小型山地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小型山地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ID:36869488

大小:13.02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11

小型山地建筑设计调研报告_第1页
小型山地建筑设计调研报告_第2页
小型山地建筑设计调研报告_第3页
小型山地建筑设计调研报告_第4页
小型山地建筑设计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型山地建筑设计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型山地建筑调研报告小组成员:蓝天翔李耀胜调研内容(1)文字资料:1.山地的基本生态特征2.山地建筑视觉造型浅析3.山地建筑的空间和形式精神-反秩序之美(2)图片展示:来自网络,世界各大著名山地建筑1、地质的不稳定性山地是因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地表形态,它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相对平衡状态。而外在因素的影响会改变这种平衡,引发地质变化。如降水量过太,地表径流超过安息角,就会形成滑坡、断层等自然灾害;人为开挖对地形破坏过太,影响了山体的原有稳定状态,则会引起塌方。山地的基本生态特征2、地形的复杂性山地地形往往会由于山体部位、形状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山脊、山坡、山谷等处不只具有不同的形态趣味,其

2、各自的场所条件也不相同。咎地往往潮湿、易被水淹;山脊则取水困难,不易通达;而坡中若过分陡削则不宜开挖。此外,不同形状的基地形态、不同陡缓的山体坡度,也使山地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3、气候的多变性山地的气候变化不光体现定地理纬度的大气候特征.还表现出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小气候特征。地形、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气候迎然不同。4、水文的动态性山地园具有较大的坡度,水体的流动远比平地迅速。砗水的增大、山洪的爆发都会使山地地表的径流量骤然增大,形成对山地土壤的蚀,并可能影响地质形态自勺稳定。5、植被的重要性在山地环境中,植被的存在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方面,它保了地域的景观特色,增加了环境的景观优美度;另方面,乞

3、还可以增加土壤的容水量,到保持水土、防止洪水、滑玻产生的功效;此外,良好:一q秽还有利于调节山地的小气候。1.视觉的引导在山地景观中,山地建筑和自然景观是同时进入人的视野的。传统的山地建筑在山地环境中往往是尊重山体的自然形态,在不破坏山体自然风貌的前提下进行构筑建筑物的。在较高位置观赏时,观察者的位置往往并不位于山地建筑群的轴线位置,而是成一角度,加之山体坡向,刚好避开了视线遮挡,此时,山地建筑群的轴线关系明晰可见。当主轴线进入视锥体范围,在整体的视觉效果上就起到了全局上的引导控制作用;而在较低的位置时,视线为仰视,要依靠各种视觉引导要素如:踏步、山门、亭、楼、平台等来引导视线的转折、偏移。山

4、地建筑的视觉造型浅析2.视觉变换——“动观”与“静观”中国传统山地景观建筑往往比较重视时间、空间的转变对人的视觉所产生的影响。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视线、视角、视域总是变化不定,纳入观察者视野的景观也就不同,即所谓的“步移景异”。对于山地建筑来说,动观则是更重要的,否则就不能全面观赏到山地景观之美。3.视觉构图的灵活性中国传统山地建筑视觉造型对山体环境与建筑构图关系上有相应的灵活性。在构图中,图底关系的效果取决于尺度的均衡,比例的协调,线形轮廓关系融洽等因素。这就要求对构图中各组成部分的面积加以控制,使建筑物与山体轮廓线相协调。在面积控制上,切忌比例对等,否则造成构图失衡,产生视觉紊乱4.适合山地

5、形态的韵律与肌理所产生的视觉美感人们对传统山地建筑的灵活变化诸多特色认识以后,往往忽略了传统山地建筑的韵律感。其实,中国传统山地建筑在营建过程中根据地势的特点,会不失时机地来修建更富有山地特色的,兼有韵律之美的建筑。正因此类建筑较少,才会在视觉上更加引人注目。5.资料补充中国传统山地建筑有丰富的视觉艺术特征,除了以上列举的特征之外,还有色彩、尺度、线形、形态等都对视觉效果有很强的激发作用。山地建筑空间和形式精神—反秩序之美1、街道的多层次性为适应人性与现代城市功能性的双重要求,山地现代城市应创建两套尺度的街道系统,一套尺度为宜人的山地城市传统步行街系统,主要包括围合街道的水平垂直界面的复杂化,

6、街道结构,节点的明确化等内容的处理。它顺应自然,形式上曲折无规,表现为一种由内向外的反秩序特征。另一套尺度为城市快速交通系统服务,它严格按照功能要求设计,形式上规整有序表现为一种由外向内的秩序特征。2、尺度多层次化即通过建筑手法,在非人性尺度的街道或建筑上创立两套尺度标准,第一套尺度是传统的山地建筑尺度,满足D/H<~1的要求,能创造传统宜人的空间和形式,有利于人际交往,邻里关系、社会融洽,它是满足人性需要的尺度。第二套尺度属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尺度,一旦第一套尺度得以实现则建筑可以不受限的自由自在地指向天空,因其远离人们的视线及生活所及,故人们对其漠然处之,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减至最小,它是满足功始

7、性需要的尺度。两套尺度的创立,使传统与现实,人与技术真正具有了融台的可能。3、形式与设计方法的多层次化在第一套人性尺度的范围内,建筑形式根据人们的意愿及功能自由自在地被创造,反映山地建筑形式的反秩序性,它采用由内向外的加法式设计方法。而在第二套城市尺度的范围内,建筑形式根据形式美原则考虑与城市其它建筑形式与空间的呼应关系,反映山地建筑的隐性秩序性。它采用由外向内的雕塑设计方法。由此,秩序与反秩序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