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导论》PPT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导论》PPT课件

ID:36870265

大小:3.48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5-10

《国民经济核算导论》PPT课件_第1页
《国民经济核算导论》PPT课件_第2页
《国民经济核算导论》PPT课件_第3页
《国民经济核算导论》PPT课件_第4页
《国民经济核算导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导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民经济核算》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主讲:丛日玉Email:congriyu@cuit.edu.cn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统计学院2010年9月教学引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总揽信息,运筹帷幄》——向书坚、赵乐东作为领导者,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要把握全局,对所管辖区内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管理人员分布在各行各业,学一些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研究和分析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国民经济的分类与核算方法第三章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第四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五章资金流量核算第六章资产负

2、债核算第七章国际收支核算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第九章国民经济价格核算与分析第十章国民附属经济核算与分析主要安排课时分配课程的要求、考核等只要努力认真,成功最终属于我们!第一章导论TheGeneralintroductionofSNA第一节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本章重点1、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循环流程和分析框架;2、MPS与SNA的区别;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本章难点本章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自学提问、讨论、网上查询。本章学时:4学时。1、MPS与SNA的区别;2、国民经济

3、的分析框架一、国民经济及循环流程国民经济=经济活动各部门、各环节及其内在联系的总和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包括两种涵义:横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各部门纵向:各部门参与的各种经济活动 纵横交错、有机结合。国民经济是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活动的总和生产(货物与服务)使用(消费和积累)分配(社会总需求)流通(社会总供给)实物运动出售价值运动购买国民经济循环运动过程问题1:社会总供需是否平衡?二、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一)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二)物价稳定(三)充分就业(四)收支平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实施国民经济管理:确定发展

4、目标,监测和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这些都需要掌握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MPS的核算内容(1)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2)国民经济劳动资源平衡表(3)社会产品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4)社会产品分配平衡表(5)财政平衡表(6)固定资产平衡表等相互配套形成了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为中心的,包括人财物平衡表的物质平衡表体系。国际上两大核算体系的区别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反映。SNA增加了资金流量和存量方面的核算内容,并与其他核算相联结,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核算范围不同国民账户体系(SNA)依据全面

5、(综合)生产理论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依据限制性生产理论核算内容不同核算指标不同MPS以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为中心指标。而SNA则以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为中心指标。核算方法不同MPS采用横向或纵向平衡法,并设置一系列平衡表,比较简便和直观,但平衡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整个结构不够严密,指标之间缺乏联系。SNA采用复式记帐法,运用账户、矩阵等核算形式,把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联系起来,组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一)SNA的形成和发展(欧美国家)形成:第一时期(1920年前):威廉·配第《政治算术》

6、(1676)第二时期(1920-39年):官方机构参与国民收入统计第三时期(1939-53年):国际组织参与,制订有关规范发展:1953年,联合国《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及辅助表》1968年,联合国《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1993年,重新修订SNA,全面取代MPS1953年SNA1953年,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名义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旧SNA),这标志着SNA的正式诞生。1953年SNA在其前言中明确指出:“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制订一套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便提供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生产统计的框架”。这说明1953年SNA

7、仍然主要是一个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体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和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比较起来,相对于人们在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描述仍然是不全面的。1.1936年俄籍美国经济学家沃西里·列昂节夫(WassilyLeontief),以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为思想基础,进一步首创了投入产出分析法。2.美国经济学家M.A.柯普兰于1952年在其《美国货币流量的研究》一书中创立的资金流量核算技术,3.英国经济学家J.E.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一书中提出的国际收支核算方法。某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未被吸收进去。1968年SNA特点1、核算内容得到扩

8、展。1968年SNA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