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华夏文明》PPT课件

《黄河与华夏文明》PPT课件

ID:36871415

大小:2.03 MB

页数:103页

时间:2019-05-11

《黄河与华夏文明》PPT课件_第1页
《黄河与华夏文明》PPT课件_第2页
《黄河与华夏文明》PPT课件_第3页
《黄河与华夏文明》PPT课件_第4页
《黄河与华夏文明》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河与华夏文明》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河与华夏文明1.中华民族的摇篮1.1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1.2民族的起源1.3文字的发明与发展2.灿烂的古代文明2.1远古文化遗存2.2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引子典曰:“天地初开,女娲搏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在中国远古神话中,人是在黄水与黄土的混融中诞生的。于是,在中华民族的魂魄里,就不能不始终透射出黄河的气息。1.中华民族的摇篮1.1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现在的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远古时代,这里的气候比今天优越得多。那时,亚热带的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黄河流域的中游、关中盆地一带部

2、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这个区域内,光照时间比较长,一年中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充足的阳光可以充分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此时正值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农作物生长旺盛,恰当的温度和降水组合,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冬季不太寒冷,夏季不太炎热,分明的四季又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黄河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这里土壤肥沃,为发展原始农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古代的黄土高原,草本植物生长得很茂密,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较高,腐殖层较厚,而且黄土结构也比较疏松,对于使用石器等原始生产工具的古代人来说,比较容易耕种。《诗经·人

3、雅·生民》中有:“涎后稷之樯,有相之道。笰厥丰草,种之黄茂”,意思是后稷种植庄稼,好像有神人相助,除掉繁茂的野草,使之长出金黄色茂盛的庄稼,生动地描写了周人先祖后稷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获得丰收的情况。后稷: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森林茂密,种类繁多的野兽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攻击野兽,把战利品当做

4、食物,用兽皮缝制衣裙,蔽体御寒,而深厚的黄土质则给人类提供了躲避野兽和挖洞穴居的条件。水是生命的源泉,逐水而居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作为我国北方的主要水源,黄河与黄河流域成为我们祖先的自然选择。1.2民族的起源据考证,大约4000年前,黄河流域已经聚居着许多血缘氏族和部落。相传最早的是黄帝和炎帝两大部族。黄帝族发祥于陕西北部的姬水。黄帝是有熊氏,又号轩辕氏。随着这一部族势力的发展壮大,它逐渐地向南面和东西迁移,定居在黄河中游我们今天泛称为“中原”的地带,成为这里一支显赫的势力。他们的活动影响深远,后世这一带的居民,都尊黄帝为自己的直系始祖,尧、舜

5、、禹都是黄帝氏族的子孙,因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第一人”。与黄帝接邻的是炎帝部族,最初活动在今天中游渭水流域的姜水。姜水在今陕西歧山以东。炎帝号神农氏,传说神农氏种五谷、制陶器、尝百草,因而可以断定炎帝部族是一个农业部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各部落也不断扩大,部落间为了土地和食物,不但相互交往、分化组合,而且不断进行战争或联盟。黄帝部落击败炎帝部落,夺取了盟主地位,炎黄两族便逐渐融合,在中原地区定居下来,与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和苗族相互融合影响,共同发展黄河两岸的经济文化,使这个地区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相传夏、商、周的祖先

6、也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诸夏”或“华夏”,也称“华”或“夏”。由于中原地区是华夏族的发祥地,而古时候,人们认为中原是四方的中心,就又把这里称做“中华”。华族是汉族的前身,所以现在的汉族人都把黄帝奉为始祖。F补充:伏羲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将把中华文明史推向更早的年代,中华文明史可能是8000~10000年。据史载,伏羲曾教人们织网捕鱼,从而使人类原始的狩猎状态进入到初级的畜牧业生产;他确定了婚嫁制度,创造了历法,发明了乐器,教会了们制作和食用熟食,结束了人类身披树叶,茹毛饮血的野性状态;最重要的是,伏羲始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秘密符

7、号—八卦,这是一组代表自然界天地水火山川雷电的象形文字,也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人”之说。有学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并且以蛇为尊。他身上穿的树叶或鹿皮,形如蛇之鳞身或花纹,这正是蛇系氏的族徽或图腾标志。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1992年8月,江泽民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大的现今古成纪有规

8、模的伏羲庙有三处和伏羲台一处,即位于河南淮阳的太昊陵,天水市区的伏羲庙,卦台山伏羲庙,秦安泰山庙的伏羲庙,河北新乐伏羲台。尤以淮阳县的太昊陵规模宏大。1.3文字的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