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物理性质》PPT课件

《大气的物理性质》PPT课件

ID:36879742

大小:1.09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10

《大气的物理性质》PPT课件_第1页
《大气的物理性质》PPT课件_第2页
《大气的物理性质》PPT课件_第3页
《大气的物理性质》PPT课件_第4页
《大气的物理性质》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气的物理性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气的物理性质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状况(气温)气体成分作用体积分数变化的水汽固体杂质N2O2CO2O3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干洁空气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78.09%20.95%0.00006%因时因地而异一、大气的组成雨的形成过程饱和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上升水汽增加过饱和空气凝结核雨、雪四大将水类型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对流雨二、大气的垂直分布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气

2、压和密度均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分别于拉萨和上海两地进行跳伞的安全高度H拉萨和H上海的关系。臭氧层电离层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6°C)/1000M(例)永久性冰川的山脉的判断+雪线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上冷下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对流层厚度不一。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例)1、如果用相同的气球在不同纬度释放升空最快

3、和最慢的地区?若不考虑气球破裂,升的最高的是?2、某飞机从极地飞往赤道,保持10KM的高度。飞机所在大气层的变化?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但逆温现象则与一般情况相反(相逆),近地面气温较高空反而低的现象。A发生时稳定性特别强(不利于垂直运动),易出现大气污染B最有利于逆温发生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C日出前后的逆温层最厚,日出后地面温度升高,逆温层慢慢消失逆温现象特征逆温的影响天气而言:表明大气结构稳定,对流微弱,天气晴好为主。环境而言: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

4、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见度变坏等等。清晨户外锻炼不科学大气逆温层存在,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城市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大气污染物质浓度较高。日出前绿色植物以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成清晨林阴道上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应该把锻炼时间改为下午或傍晚。图为“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在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B.乙C.丙D.丁A(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8时-16时30分B.17时-23时C.16时30分-7时D.23时-5时(2)发生大气逆

5、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米B.100米C.350米D.150米(3)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时: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例2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100米)时空变化图。完成下列三题:CCB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高。平流运动为主——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臭氧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极光——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80~500千米

6、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特点:气压很低,密度很小。电离层高层大气极光极光极光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垂直分层高度分布主要特点原因对流层低纬17~18km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②对流动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中纬10~12km高纬8~9km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55km①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无天气现象高层大气对流

7、层顶到2000~3000千米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山地对海洋气流的影响,不仅造成山坡两侧的天气差异,而且对山坡两侧的气候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材料一研究小组从M地出发,如图所示。材料二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降0.8℃。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降低0.5℃。翻过山顶往山下来,气温每百米升高1℃。材料三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阅读并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计算同一

8、海拔高度A、B两地的气温。(2)在爬山过程中,在什么高度附近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描述此高度附近的天气差异。(3)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山坡两侧天气的明显差异。(4)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为什么他们越往高处走,气温越低。(4)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太阳辐射强,但因空气越稀薄吸收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