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闲谈》课件2

《春末闲谈》课件2

ID:36883417

大小:541.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5-10

《春末闲谈》课件2_第1页
《春末闲谈》课件2_第2页
《春末闲谈》课件2_第3页
《春末闲谈》课件2_第4页
《春末闲谈》课件2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末闲谈》课件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春末闲谈鲁迅学习目标1.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2.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3.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作者简介: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鲁迅杂文的发展和演变可以划分以下三个阶段:一、鲁迅杂文的形成期鲁

2、迅“五四”时期的杂文,批判了“节”“烈”“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揭露了封建复古派的本质,体现了“五四”时期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杂文集《热风》和《坟》。二、鲁迅杂文的发展期它大致包括从1925年女师大风潮发生到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开始前鲁迅写的全部杂文。鲁迅运用杂文抨击北洋军阀政府,同时与宣扬封建复古主义的“甲寅派”和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立场的“现代评论派”进行论战。《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三、后期鲁迅杂文反映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风貌,抨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所谓“友邦人士”的侵华罪行,谴责了国民党政府奉行的“不抵抗主义”,揭露了中国文艺界的种种黑暗状

3、况。《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集二集》。杂文的四个特点:篇幅短小,取材广泛。敏锐迅速,泼辣犀利。冷嘲热讽,幽默风趣。说理形象,议论生动。鲁迅的名言①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②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③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④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⑤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

4、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⑥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⑦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⑧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⑨有一分热,发一分光。⑩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文题似小,旨意却大。名曰“闲谈”,好似信口而言,实则别具匠心,严密为文,读后令人叫绝不已。写作背景读课

5、文,整体感知,划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现在又似乎有些别开生面了,世上挺生了一种所谓“特殊知识阶级”的留学生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和茶摊老板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论闹什么革命,共和,会议等等的乱子了军阀政府残酷镇压民众集会游行,反动文人甘当他们的走狗,常发表一些愚化民众的论说。注音蜾蠃螟蛉窠臼瞥见螫针牟牟仓颉脐带绝祀嘉猷棘手麻痹luǒmíngkēpiēshìmóujiéqísìyóujíbìguǒlíng文章结构全文8个自然节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3)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第二部分(4-6)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神

6、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败。第三部分(7-8)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因此,“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无头刑天造物主的遗憾外国防民之法圣君的黄金世界E君的发愁细腰蜂捉青虫鲁迅在文中先后谈到了哪些话题?中外治人术之比较目的手段效果结论中国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勿视勿听勿言勿动还不能十分奏效阔人的天下总怕难得太平外国禁止集会防止说话覆宗绝祀1、题目是“春末闲谈”,作者从何谈起?突出了怎样的特征?文章从闲谈细腰蜂捉虫为后代提供营养食料开始,指出它不仅是生物界残忍的杀手,还是“学识技术都极高明的解剖学家”。它为了孕育后代把小青虫掳去,用神奇的毒针往它运动

7、神经上一螫,将其“麻痹为不死不活的状态”,这才在它身上生下卵,封入窠中。2、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虫的“闲趣”,在“闲谈”中有何作用?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达,看似信手拈来,似乎漫不经心,闲谈絮语之笔,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细腰蜂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揭露旧时统治阶级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3、细腰蜂的闲趣引发了作者怎样的联想?作者闲谈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联想到“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尽力施行的“各种麻痹术”,再联系现实中“治人者”的“治之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