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

ID:36887449

大小:278.25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5-10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_第1页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_第2页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_第3页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_第4页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一、编图目的及任务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全面扼要、清晰的反映测绘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任务是:(1)阐明测绘区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埋藏特点,含水岩石的年代和成分,水质,水量分布变化规律。(2)反映地下水的形成特点。(3)提供能满足确定今后调查或开发地下水所必不可少的数据资料。二、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布局综合水文地质图包括:图名、比例尺、综合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图例、责任表。布局见下图。三、图名图名要求是全称:××省××市黄壁庄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图本次实习图名为:黄壁庄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图四、综

2、合水文地质图1.综合水文地质图上应反映的内容(1)各年代含水岩系和非含水岩系。(2)含水岩系的富水性。(3)地下水的流向及其天然出露现象(泉,矿泉,温泉等)。(4)地下水矿化度等值线。(5)地形和地表水流与水体。(6)控制性井、泉、钻孔资料(涌水量、水化学成分和矿化度、含水层渗透系数、地下水埋深、地层剖面)。(1)、(2)项是图件反映的中心内容。富水性、矿化度、埋藏深度用不同符号图例表示,地下水其它特征可另编辅助图件,如水化学图、埋藏深度图等说明。2.图上各种内容的表示方法和要求(1)含水层(含水层组)与

3、隔水层(隔水层组)。①含水层(含水层组)在图上均按地质时代图例上色,第四纪各种沉积物则按各种成因类型的规定上色,色彩相重时,第四纪采用浅色。②隔水层(隔水层组)采用网格表示。不透水地层用正方格(相间3厘米的细线)。透水而不含水的用斜方格,相对不透水的用45°的斜线条。(2)含水地层(含水综合层)的富水性①富水性一般用单孔(井)涌水量表示。统计富水性时,孔径和降深应当统一,孔径以当地一般生产井为准,或统一换算至8(20cm);降深一般统一换算为5m。②均质含水层富水性大致分为三级(以水位下降5m时的涌水量

4、计):富水性极强:单井涌水量>5000m3/d。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1000~5000m3/d。富水性中等: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100m3/d。③圈定涌水量界线时,要考虑水文地质环境。在基岩地区,一般与地层分布界线一致,富水性不均的基岩可在层内再分段;第四系分布区,除依据控制性水点数据外,要结合地貌、岩性界线、岩相变化规律、地表水系等因素圈定。④富水性界线用宽1mm的黑色实线表示。界线两侧用黑字表示区间的富水性分级大小(如1000~5000等)。(3)地下水的矿化度

5、矿化度是反映水质情况的指标,分级标准按当地地下水矿化程度确定,在图上用点线作等值线表示,有水化学辅助图件时,等值线间距可适当加大,或仅以数字在控制性水点上反映出来。(4)地下水埋藏深度有埋深辅助图件时,只在控制性点上以数字表示,无埋深图时,可用蓝色等值线表示。(5)控制性水点①控制性水点按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10个;②水文地质勘探孔和有意义的民用钻孔,以及所有的泉必须表示在图上。一般泉的符号涂蓝色,矿泉和温泉用桃红色。勘探孔机井民井长期观测孔水样点(6)其他内容①地下水的主要

6、流向用箭头表示;对于大的河流,要按测绘资料分段标定河水与地下水的关系。②一切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应表示到图上去(如岩溶、滑坡、沼泽化、盐渍化等)。③一些影响地下水水质、水量的人工现象如矿井、灌渠、水库等在不使图幅负担过重的情况下,选有意义的用简单符号表示到图上。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一、概念与底图等水位线:地下水面上标高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地下水面与某一标高的水平面的交线。等水位线图:由若干条相关等水位线组成的图形。地下水面与若干个高差相等的水平面的交线在平面上投影形成的等值线图。二、编图原则(1)水文地质条

7、件:隔水边界为流线边界,等水头线的画法;渗透性好径流带为汇水带,等水头线的画法;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特征。(2)地形、地貌及成因:地下水面与地形一致。(3)水位观测点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均匀分布在研究区内。水位资料统测时间要集中。三、方法(步骤)(1)把各个水井观测孔标在图上,如:统一编号○(2)根据各点的水位线(或埋深)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凭经验内插,确定某一水位的位置点。(3)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4)本次实习要求等高距为1m。四、等水位线图揭示的水文地质信息(1)确定地下水流向;(2)地表

8、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3)确定任意点的水位;(4)确定水力坡度;(5)潜水面的形状;(6)可作为布置取水与排水工程的依据;(7)求算潜水含水层厚度,已知地面标高、水位和底板标高;(8)求某一过水断面的流量;(9)含水层的结构变化(含水层厚度的变化)、透水性质的变化。五、注意事项(1)统测时间不要太长;(2)勿在雨后或大量抽水后测水位;(3)天然水体没有水面标高;(4)水位点要足够多、均匀、埋深测量正确;(5)等水位线与地形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