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思方法讲》PPT课件

《科思方法讲》PPT课件

ID:36900891

大小:583.60 KB

页数:91页

时间:2019-05-10

《科思方法讲》PPT课件_第1页
《科思方法讲》PPT课件_第2页
《科思方法讲》PPT课件_第3页
《科思方法讲》PPT课件_第4页
《科思方法讲》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思方法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刘平2012·09·10生命科学的思维模式在发生变化自古以来,对“天、地、人”有还原论和整体观两类不同的认识方法。近400多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用“还原论”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但近年来现代科学开始系统研究复杂事物时,还原论方法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来,整体观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被科学界重新认识。生物医学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医学已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大趋势,而思维方法论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整体观为主导思想,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辨证论治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科学特征,证候分类是证候理论的

2、临床科学基础。《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对医学发展趋势作了如下的描述:“努力丰富和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科学技术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的转变。”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概念时代”与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使世界变得平坦,发达国家正在由‘信息时代’迈进‘概念时代’。在全新思维中,以形象思

3、维为基础,崇尚‘高概念’、‘高感性’,提倡‘概念整合’及‘模式识别能力’。中医对生命的理念所采用的术语(形、气、神)与现代科学的‘物质、信息、概念’融会相通。”“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长于综合,中医也以综合为基本特点。尽管中国传统综合与今天综合有相当距离,但是,只要经过努力是可以进入高级综合时代的,这是东方思维的巨大潜力所在。”(戴汝为.我国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机遇-从发达国家迈向“概念时代”谈起。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9(3):1-6)。整体论思维方法——继承与发展中医学的基本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生命力:宇宙整体观、社会和谐的人文主义精神、形象思维的大量运用。形象思维:宏观的、整体性的,中国

4、哲学具有不少特色的宏观、整体性思想;中国传统思维中把形象(直感)思维概括为“象、意、情”的综合体现,从整体而言,属于辩证思维系统,或辩证思维占主导地位。辨证论治的意象说与近代科学模式识别:感官获取信息,进行模式识别,把器官感觉到的信息与存储于大脑中的知识、医理模式从整体上加以比较。进行搜索与匹配并识别形象,而这种搜索与匹配的效率与情感密切相关。意象思维是中医学比较与分类的主要方法整体的辩证思维是中医抽象思维的主要形式中医学思维方式的特征是辩证思维和意象思维。象:外在的物象;意:主观意识;思维的逻辑是由象而意,即由直观到抽象。以直观为基础,直接观察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的思维方式。观物取象:事物及

5、其性质总是一定的“象”。通过观察而把握事物及其性质的象,对“象”进行抽提与归纳,揭示由象所反映的事物及其本质。立“象”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多维(望闻问切)的自下而上的综合集成过程。着眼于事物的动态之象,据象归类,据象定类。抽象思维具有概念性、抽象性、逻辑性及语言符号特性。中医的整体思维主要有联系(网络)思维、中和(平衡)思维及综合(参合)思维。中医的辩证思维的基本特征为对立(矛盾)思维与复杂动态思维。“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的演变从另一侧面预示着医学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的课程模式之一,该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实体本

6、体论)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药理等多种综合,淡化了学科意识,强调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现知识与能力、道德与情感的相互关系。“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课程模式更符合21世纪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连贯、完整的知识,有利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该课程模式的演变实际上预示着医学思维方式的变化,面向临床实际需求和问题进行医学基础知识的重构。《内经》对肝藏象认识:“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色苍,此为阴中之

7、少阳,通于春气”;“肝藏血,血舍魂”;“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形成了机体内外相应的:目-爪-筋-胆-肝-春-风“气、血、魂”的生理病理联系等整体观理论的原创性特征“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于内,必形诸外”如何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