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ID:36903870

大小:76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0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1页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2页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3页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4页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美)丁肇中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

2、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检查预习情况字音、字形丁肇zhào中肇事埋没mò彷徨pánghuáng字义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不切实际的谈论。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听朗读,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1、找出文中对“格物致知”的解释。(《大学》中提到的几条目)2、《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与作者所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否相同?3、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大学》中提到

3、的几条目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正心:心要端正。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精读课文,理解作者观点1、作者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那么,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呢?2、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1、原因: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2、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努力探索

4、”、“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试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A、道理论证B、举例论证C、对比论证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列举事例阐述道理论述角度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反面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的性质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索正面事例中国学生功课好,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反面事例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才发现需要自己做主张、出

5、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正面事例延伸拓展课文第11段中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讨论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的?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课堂小结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

6、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同学们,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