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ID:36905922

大小:12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18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_第1页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_第2页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_第3页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_第4页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区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100分。答卷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纸上。答卷时,考生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纸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2、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七世纪末,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这一现象说明A.分封制渐趋衰落B.宗族姻亲维护王畿的稳定C.宗族凝聚力增强D.宗法制下庶子后裔平民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夫谁非王之姻亲”反映了周王室血缘关系通过庶子的后代逐渐疏远扩散,体现了宗法制下庶子后裔平民化,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周王和诸侯的关系,不能说明分封制渐趋衰落,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周代宗族姻亲维护王畿的稳定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宗族凝聚力增强,而是说明周王室血缘关系逐渐疏远扩散,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夫谁

3、非王之姻亲”,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法制血缘关系和嫡长子继承制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质疑:“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其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B.唐代柜坊和飞钱的问世C.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D.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可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结合所学可以知道,

4、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地域商人,并且与官府的联系密切,故D项正确。战国私商大量出现、唐代柜坊和飞钱的问世、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都属于对政府控制的突破倾向,与材料主旨相反,故ABC排除。点睛:根据材料的关键词“独立力量”“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3.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技成果主要服务农业生产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科举制度推动科技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中主要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内容,没有体现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故

5、排除A项;表格中列举的科技成果以数学、天文历法和农学为主,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展开,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主要服务农业生产,故选B项;材料中科技成果无法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故排除C项;科举制度使当时的读书人醉心功名,实际上是阻碍了科技的迅速发展,故排除D项。4.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这表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已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C.汲取了理性思考的

6、精神D.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研究自然科学,这说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具有理性思考的特点,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启蒙运动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故A错误;材料没有将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轨道进行比较,故B错误;启蒙思想家研究自然科学并不能体现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学具有理性特征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答案。5.《天津条约》规定:“大清

7、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清政府A.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B.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C.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D.改变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改变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逐渐向近代外交转变,故D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而且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局面已经被打破,故A错误;“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

8、观念”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属于《辛丑条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