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七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七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ID:36906877

大小:859.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18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七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七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七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七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七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考点七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拉分考点七2018年浙江卷语文变动最大的就是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本考点虽然在考点、题型、题量等方面与往年试题一样,但是文本材料明显借鉴了全国卷中备受高考研究专家和一线师生称赞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思路——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组合几则各有侧重的材料(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表材料),来考查考生解读文本、筛选信息和分析内容的能力。这种文本对考生精准快速理解和把握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各则材料之间的异同和联系以及跨材料信息的把握,二轮复习时要注意强化。第1讲选择题速解技巧一、题目何处来——8大陷阱

2、要警惕“陷阱”就是命题人设误的具体方式,了解命题人的设误方式,对解答选择题帮助极大。陷 阱设误方式张冠李戴将甲说成乙,将此方面说成彼方面。混淆状态(是非、时态)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将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曲解文意选项中的观点歪曲了原文内容,与原文观点不符。以偏概全改换表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的关键词,主要包括以个别代一般,以部分代整体等;或反之。武断绝对不管差异,一律以一种说法概之。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原文中无此依据或内容。混淆因果将“因”与“果”颠倒或将无因果的事物硬加“因此”“

3、所以”的关联词说成有因果关系。偷换概念解释某个概念时,故意换成另一个近似的概念。二、解题何处去——3级比对巧破解将题目中的选项内容与筛选出的原文信息进行比对,仔细选出两者之间的差异,然后根据前文提到的设误陷阱分析判断。具体来说,可以采用“3级比对法”。(一)检索定位,比对句中词语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的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部分选项。[例1] (2018·浙江高考T7-A)选项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4、。对应原文材料三:“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比对分析比对关键词语可知,原文是“有时甚至会想”,选项是“天生就能”,选项A变或然为必然,混淆是非,不符合原文意思。[例2] (2018·浙江高考T8-A)选项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对应原文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

5、。”比对分析比对关键词语可知,选项A中“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没有“和‘我’聊天的一群孩子”的限制,扩大了范围,理解不正确。  (二)聚焦逻辑,比对句间关系首先,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其次,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特别要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等现象。[例3] (2018·浙江高考T7-B)选项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

6、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对应原文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材料四:“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比对分析比对关键词语可知,材料三原文是“可能”,选项是“生来就有”,选项B变或然为必然,混淆是非,不符合原文意思。材料四原文是“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选项是“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原文是被动

7、句,选项是因果关系。选项B说法错误。(三)分析推断,比对依据结论比对选项中的原因、条件、结论是否有依据。选项所述的原因、条件、结论在原材料中是否涉及,是否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原因或条件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例4] (2018·浙江高考T7-C)选项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对应原文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

8、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比对分析选项认为“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从材料中并不能直接得出,但从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语句中可以看出“生物恐惧症虽然跟亲生命性相对,但是和亲生命性是一样的,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而“亲生命性,可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所以选项说“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太绝对了,根据文意推断,应该也是“可能是”。故确定选项不正确。(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