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

ID:36910305

大小:9.66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5-10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_第1页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_第2页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_第3页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_第4页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艺术概论》第一讲一、什么是《艺术概论》?《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门类划分、艺术作品、艺术的功能艺术家、艺术欣赏等等艺术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科学体系。二、艺术概论学习的目的能够较系统、较全面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进而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来能够创造出鼓舞人的优秀作品。绪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一、艺术的涵义“艺术”的词源历史演变在我国古代,“艺”这个字的本意包括:技艺,艺术,种植。“艺术”

2、一词特指任何技艺。中国古代六艺是指夏、商、西周时代贵族教育的六门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可谓艺术教育的启蒙。在西方的古希腊、罗马艺术和技术也没有区别。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身份基本等同于工匠。直到十八世纪“优美艺术”与“实用艺术”才得以区分。十九世纪,最终形成了art这个词语。《辞海》对“艺术”的定义:通过塑造形象,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与其他各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一样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

3、影响,这是它们的共性。二、艺术的社会本质(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不属于物质范畴,而属于思想的范畴。艺术的发展由对应的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水平所决定。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岩画阿尔塔米拉洞窟于西班牙坎塔布利亚自治区的桑蒂利亚纳·德耳马尔附近。这些岩洞在距今11000~17000年前已有人居住,一直延续至欧洲旧石器文化时期。1985年该洞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阿尔塔米拉洞窟是1869年由考古学家马塞利诺·德桑图奥拉及次女玛丽亚发现的,挖掘工作开始于1875年。它为南欧马格德林的文明提供了绝好的见

4、证。1879年发现了第一批绘画,起初,由于这些绘画艺术高超,保存完好,曾一度引起专家们的怀疑。受伤的野牛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出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威伦道夫。约作于公元前3万年。该作品是举世闻名的女性神雕塑,被人们称为“原始的维纳斯”,又叫“母神雕像”。女神的面部、手脚等细节表现较为粗糙,头部仅刻有卷曲的头发,而手臂则被忽略。女神的乳房、臀部等女性特征形象较为夸张突出,一般认为该作品具有类似巫术般的祈求生殖的目的。作品强调体积感和重量感,具有单纯化和抽象化的倾向,在雕塑史和人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艺术与其它社会意识形

5、态的关系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艺术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但并非决定性的影响。一年后,8月17日高岗自杀。尽管不愿意,油画作者董希文还是受命,将画面上“拘谨严肃”的高岗抹掉。“文革”,刘少奇被打倒,油画上“位于中间”“正视前方”的刘少奇,被改画为董必武。1972年,纪念文艺座谈会讲话30周年,有人提出删除画面中的林伯渠,因其曾强烈反对毛主席与江青结婚。适值董希文逝世,另一画家受命修改,他不忍糟蹋原画,复制了没有林伯渠的《开国大典》。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董希文家属不同意在原作上改动,中国革命博物馆便在油画复制品

6、上补画了刘少奇、高岗。《开国大典》,恢复原貌。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后一幅经典名画。它既符合天安门开国大典实人实事的现实场景,又作了匠心的变动,抽去一根大红柱子,突出了毛主席的核心地位;处理与其他中央领导人的位置和人民群众的欢呼场面,都十分到位。气派,庄严,喜庆,展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一幕。 在审视这幅作品时,毛主席赞叹:“是大国,是大国!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了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这肯定和赞誉,自然富有了经典性。其时为1953年5月。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社会道德观

7、念影响艺术,艺术反过来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3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南宋李唐《采薇图》(三)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还可以反映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民的政治观念、法律观念、道德观念、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二泉映月(TheMoonReflectedInEr-qua)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8、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