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ID:36913662

大小:1.77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5-10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_第1页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_第2页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_第3页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_第4页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志丹县高级中学金雪莲环境问题指因为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旱涝、干旱、海啸等自然现象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是指因为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

2、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社会物质能量废弃物相互作用环境环境环境环境相互作用1、人类生活和生产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再生的速度。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一、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概念:地球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上升。现状及趋势: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温室气体包括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气态碳氢化物如甲烷等能够吸收红外线的物质温室气体的功能说得单间点,它们能够保暖,

3、就好象从春天向夏天过的人,仍然穿着羽绒衫一样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性气温升高,两极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沿海一些低地和城市将被淹没,全球气温上升、蒸发加强、气候带范围发生变化,土地荒漠。温室效应的危害是改变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健康资料——《京都议定书》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会议中通过了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美国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

4、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二、酸雨出现频繁概念及形成原因:pH<5.6,SO2和NOx排放引起。现状及趋势:北欧、北美、我国西南地区;贵阳降雨pH值曾低到3.1。主要危害:水体和土壤酸化,动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铁路和桥梁等设施;我国因酸雨和SO2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人民币。酸雨是由于地球

5、上燃煤或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转化而产生的二氧化硫在湿度较大的大气中,由于烟尘中的金属离子作用下会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形成酸雾,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SO2+H2O=H2SO32H2SO3+O2催化剂2H2SO4类似地,氮氧化物会变成硝酸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1825万吨,居世界首位酸雨可使大片土地变成酸性,肥力减退;腐蚀建筑物和生产设施酸雨使湖泊的水变成酸性水,危害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酸雨会使植物的叶子突然枯黄,状如火烤,几天后枯死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酸性化学污染物;对

6、大功率的工业燃烧设备要安装脱硫装置;限制机动车辆排放各种酸性化学污染物等三、臭氧层破坏臭氧(O3):地球的保护伞。破坏原因: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氟氯烃CFCs类物质。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目前为2400万平方公里),随后在北极上空也观察到“臭氧空洞”。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态系统。控制情况:国际,中国。臭氧空洞臭氧层——离地面20~30km以上的平流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

7、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如大量含氟致冷剂的排放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资料——《蒙特利尔协定书》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8、。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从而保护人类自己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