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2011年博士

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2011年博士

ID:36928723

大小:236.1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11

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2011年博士_第1页
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2011年博士_第2页
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2011年博士_第3页
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2011年博士_第4页
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2011年博士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2011年博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2012年春季学期博士生课程授课教师:刘灿liuc@swufe.edu.cn(二)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推进与理论进展1、打开企业“黑箱”19世纪中叶以后的近一个世纪中,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演变。关于这一演变的性质,经济学长期以来强调两个方面的认识。关于现代企业组织内在结构的分析以及它出现、成长的原因,当时的经济学并没有重视。因此,企业成为“黑箱”。“黑箱”的打开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产权理论、代理理论等一系列有关企业的理论;企业理论的基本内容企业的本质(交易费

2、用理论)企业的内部结构(委托-代理理论)团队生产理论资本结构理论企业家理论间接定价理论资产专用用性理论代理理论2、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理论的进展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要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这句话概括了1978-1984六年来对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国有企业行为这一阶段关于国有企业行为的研究主要受到三个理论的影响,一是科尔內的软预算约束,二是新古典的厂商理论,三是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近年来行为经

3、济学的发展对国有企业行为的解释有了新的理论工具。企业制度创新从矫正企业行为、转换经营机制到企业制度创新,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一个新的阶段,围绕企业制度创新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三条线索推进的。一是企业产权界定,二是企业财产组织形式,三是资产重组与产权转让。伴随企业产权结构和财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一些新的问题被提了出来,需要在理论上作出新的阐释。如,产权分解后的所有者权益及所有权控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公司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职业经理(企业家)的激励、约束与选聘等等。在这些问题上的探索拓宽和深化了我国关于企业理论的研究。国有企业的

4、产权结构对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研究始于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时讨论的问题主要是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的涵义和法人财产权制度,一些学者引入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来解释(如刘伟、张维迎等)。后来大批国有企业改制后上市,研究的问题又集中在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与企业绩效问题,这时引入了新的研究工具,研究范式主要是实证和描述性的。大量的文献成果丰富了我国的企业理论(刘小玄等)。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研究过去没有公司治理这一概念,把它等同于公司管理;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研究的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最早提出

5、和研究这一问题的是伯勒的《现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近年来,在企业理论中得到发展的是用企业契约理论来解释企业的控制权分配,认为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国内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始于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为什么发生权力失衡现象?学者用信息经济学和不完全契约来解释,也用产权理论来解释。林毅夫等人通过现代企业中委托-代理问题的形成与解决逻辑,来说明充分信息与市场竞争制度的重要性。张维迎则认为,国有企业应当解决经营者选择与经营者激励问题,其中经营者选择问题尤其重要。近年来利益相关者理论(共同治理)受到国内学界的关注,在讨论中学者反思了传统的企业理论即

6、“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更加关注国有企业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营者)的利益冲突问题,进而把这一问题回到交易费用(代理成本)上来。21世纪,一系列的公司丒闻使公司治理的“美国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提出公司治理的新理念;经合组织也制定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指引”。公司所有权、合约、治理理论的新发展。(杨其静)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安排和治理问题有了新的理论工具。3、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国退民进还是民退国进国际背景:各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场“再国有化运动”。改革以来的政策指向: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国资委的强势:增强公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

7、响力,控制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国家统计局的回应:统计数据不支持“国进民退”现象。民众的感受:国有企业太强大,国有企业的垄断损害了公众福利。争论背后:改革需要再次寻求共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中国的垄断行业改革走了一条比较独特的路径,首先表现在没有在这一领域实行大规模的产权私有化,除了引入有限的竞争外,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国有控股的格局不会变。近年来,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总体经营绩效改善,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思路:一是认为国有企业是有效率的;二是认为国有企业产权是无效的,国企的经营环境(垄断

8、)掩盖了产权的不良表现。西方主流产权理论还不能提供我国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理论解释。主流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资产专用化理论)不能从根本上解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