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药学专业)-放线菌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放线菌

ID:36929925

大小:8.71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5-11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放线菌_第1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放线菌_第2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放线菌_第3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放线菌_第4页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放线菌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放线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放线菌概述放线菌的概念:是一类呈分枝状生长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其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生长特点:绝大多数放线菌为好氧或微好氧,最适生长温度为23--37℃,多数腐生,少数寄生。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都是最多的。多数放线菌能产生土腥味素。放线菌是抗菌素的主要产生菌,约有2/3的抗菌素由放线菌产生的。放线菌一类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菌丝纤细,分枝,常从一个中心向周围辐射生长;菌落致密细小;细胞核无核膜;多数能形成分生孢子。广泛分

2、布于自然界,尤多见于土壤中。大多腐生。在医药、农业和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抗菌素,大部分是放线菌的发酵产品,如链霉素、金霉素、春雷霉素庆大霉素等。少数放线菌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与细菌、霉菌比较1)与细菌相似:核、大小、细胞壁等。2)与霉菌相似:菌丝、功能分化。放线菌:菌丝纤细分枝,常从一个中心向周围辐射生长放线菌的形态第一节放线菌的生物学特征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放线菌个体形态由菌丝和孢子组成。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更接近于细菌的单细胞分枝状微生物。内部结构与细菌相似,没有明显结构的细胞核。细

3、胞壁含有胞壁酸与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或纤维素。革兰氏染色阳性。(一)菌丝形成方式:1.成熟的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散落在适宜环境里,孢子吸收水分膨胀萌发,长出1-4根芽管,形成新的菌丝;菌丝相互交错缠绕形成菌丝体。2.菌丝的无限伸长和分枝,在液体振荡培养(或工业发酵)中,放线菌每一个脱落的菌丝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长成新的菌丝,也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菌丝大多无隔膜,菌丝粗细与杆状细菌接近,1μm左右。菌丝的形态菌丝由于形态与功能的不同分为三类:(1)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有的无色,有的产生

4、色素。(2)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较基内菌丝粗,直径1~1.2μm,直形或弯曲而分枝,有的产生色素。(3)孢子菌丝:在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为孢子丝。三类菌丝的形态三类菌丝的形态孢子丝的形状放线菌的孢子丝描绘图放线菌孢子丝的类型孢子丝孢子丝的形状孢子丝的形状孢子丝的形状孢子丝的形状(二)孢子形态及其特点形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分生孢子的形态五花八门,孢子呈圆形、椭圆形、杆状、圆柱状、瓜子状、梭状和半月状等。颜色:孢子常有色素且颜色十分丰富。呈白、灰、黄、橙黄、

5、红蓝、绿等色。成熟的孢子堆,其颜色在一定的培养基与培养条件下比较稳定。表面结构:孢子表面的纹饰因种而异,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可见,有的光滑,有的褶皱状、疣状、刺状、毛发状或鳞片状,刺又有粗细、大小、长短和疏密之分。排列方式:有单个、双个、短链或长链等。孢子形状、颜色、表面结构、排列方式等均为鉴定放线菌菌种的依据。孢子形态及其特点二、放线菌的培养特性(一)培养条件(二)菌落特征(三)繁殖方式及生活周期(一)培养条件营养:营养要求不高,能在简单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中大多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对无机盐要求较高。

6、pH:最适pH7.2~7.6温度:最适温度为28-30℃。气体:多为需氧菌。致病的放线菌属,一般为厌氧或兼性厌氧。生长速度:缓慢,接种后培养3~7天才出现肉眼可见的典型菌落。(二)菌落特征质地:致密、干燥、多皱、小而不蔓延、不挑起,表面有放射状沟纹。形状:随菌种不同可有两类:(1)产生大量分枝状菌丝的菌种:形成与培养基结合较紧的菌落,不易挑起或整个挑起。(2)不产生大量菌丝的菌种:形成的菌落呈粉质,挑之易碎放线菌的菌落形态菌落质地硬而且致密,菌落小而不广泛延伸 菌落表面呈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

7、。 接种针难以挑取,有时可挑碎,有时可将整个菌落挑起。放线菌的菌落形态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三)放线菌的繁殖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方式进行繁殖。放线菌长到一定阶段,一部分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孢子丝成熟便分化形成许多孢子,为分生孢子。有些放线菌可在菌丝上形成孢子囊,在孢子囊内形成孢囊孢子。孢子在适宜环境中吸收水分、膨胀、萌发,长出1~4根芽管,芽管进一步生长分枝,形成菌丝体。放线菌的繁殖无性繁殖:主要通过无性孢子方式繁殖。菌丝片断可繁殖成新的菌体,液体发酵均由菌丝片断繁殖的。孢子形成有三种:凝聚孢子

8、;横隔孢子;孢囊孢子放线菌的繁殖放线菌形成分生孢子的方式有两种1.凝聚分裂方式形成过程是在孢子丝中从顶端向基部,细胞质分段围绕核物质,逐渐凝聚成一串大小相似的小段,然后每小段外面产生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原来孢子丝细胞壁溶解,释放出圆形或椭圆形的孢子。大部分放线菌按凝聚分裂方式形成孢子。2.横隔分裂方式孢子丝长到一定阶段,其中产生横隔膜,然后在横隔膜处断裂形成杆状或柱状孢子。诺卡氏菌属按此方式形成孢子。放线菌的孢囊孢子有些放线菌可在菌丝上形成孢子囊,在孢子囊内形成孢囊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