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02

《孟子见梁襄王》02

ID:36931381

大小:346.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11

《孟子见梁襄王》02_第1页
《孟子见梁襄王》02_第2页
《孟子见梁襄王》02_第3页
《孟子见梁襄王》02_第4页
《孟子见梁襄王》02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见梁襄王》0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见梁襄王导语: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孟子的两篇古文《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给齐宣王开出了什么治国的妙方呢?这就是“保民而王,置民予产,与民同乐”。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孟子见梁襄王》后,给梁襄王开出了什么治国药方。重点词句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语人()卒然()恶乎定()嗜杀()与之()苗槁()浡然()Yù,告诉Cù,通“猝”,突然;然,词尾,地。Wū,怎么。Shì,特别喜欢。Yú,跟随他。Gāo,禾苗枯干Bó,通“勃”,振作;然,词尾,地。就之()水之就下()定于一()引领()诚如是()2

2、.解释下列词语走近趋向统一脖子如果3.文中出现的14个“之”字有哪几种用法?答案:可归为4种用法:①代词,如:“望之不似人君”,“孰能一之”;②结构助词,如:“今夫天下之人牧”;③补足音节助词,如:“则苗浡然兴之矣”;④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如:“由水之就下”。4.归纳本课通假字①卒然问曰“卒”同“猝”,突然。②则苗浡然兴之矣“浡”同“勃”,生机盎然。③由水之就下“由”同“犹”,好像。5、课文翻译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3、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熟能与之?’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旁人说:“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现。他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回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他又问:‘那有谁来跟从他呢?’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熟能御之?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夏历五六月间)长时间天旱,禾

4、苗枯萎了。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涌起乌云,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他了呢?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如今各国的君主,却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思考: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

5、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这是因为梁襄王的三句问话:“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语调上扬,语气轻而短促,从中可体味出梁襄王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精神状态是低下的,“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表现出涉世不深的窘态。2、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梁襄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君呢?提示:惶惑、糊涂、怯懦、不贤明、不够威严,不够谦虚。3、孟子见梁襄王给梁襄王开出什么治国药方?提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为什么?因为这样,“天下莫不与”也。4、面对这样一个不似人君的

6、梁襄王,孟子用什么方法让梁襄王更容易接受他的高见呢?提示:比喻5、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6、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7、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其本体与喻体是如何相联的?提示:文中将人民盼望不

7、嗜杀人的君主来解救这一本体比作七八月间的枯苗需雨。民如枯苗,君泽如雨,一旦仁君出现,百姓如同枯苗遇“沛然下雨”,便“浡然兴之”不可阻止;君施仁爱,民心如水,民之归附,则如“水之就下”不可抵抗。本体和喻体一一对应,运用自然界习以为常的现象,生动地阐述了统一天下的道理,二者紧密相联。8、孟子见梁襄王后,出来对他人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这反映了孟子怎样的个性?他对梁襄王的态度是怎样的?提示:在孟子犀利、泼辣、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孟子的率真、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

8、象不佳,轻慢而藐视。9、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提示:孟子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回答梁襄王“孰能一之?”的问话,“嗜杀人者”显然是凶残、暴戾的典型;“不嗜杀人者”乃善良、仁爱者的特征,这种人才能统一天下。这是孟子对执政者的谏言。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孰能与之”时,力透纸背地分析社会现状“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进一步指出暴政无处不在的现实,又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