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2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2

ID:36939190

大小:3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02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2_第1页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2_第2页
资源描述: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2)指导学生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3)指导学生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本文,体会其画面感,结合生活体验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个性化的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发挥联想

2、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歌曲《多来咪》、《雪绒花》,请学生介绍美国电影《音乐之声》。2.简介影视剧本的特点。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

3、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二、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明确: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

4、。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2.概括场景。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三、研读文本,形成自己的评价1.结合第二个场景,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

5、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2.你认为玛丽亚是怎样一个人?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展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女孩子。3.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玛丽娅的性格与修道院的氛围格格不入。四、体味人物心理选五个同学表演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其他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串动作要显得匆

6、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五、拓展提高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片断,思考《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其中很多歌曲久唱不衰,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提示:人物形象,社会意义,音乐美,精神陶冶……六、布置作业比较本单元的四个剧本,从戏剧冲突、人物语言、戏剧技巧、表现形式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份读书报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