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变色龙》(苏教)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变色龙》(苏教)

ID:36939891

大小:525.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30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变色龙》(苏教)_第1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变色龙》(苏教)_第2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变色龙》(苏教)_第3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变色龙》(苏教)_第4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变色龙》(苏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变色龙》(苏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变色龙》教学设计陕西咸阳教研员李鹏◆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

2、、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思路说明本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作为初二学生,他们的小说阅读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鉴赏能力相较以前有很大提升,所以抓住人物特点,能够自主梳理情节,并且探寻故事之外所蕴含的“情感”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点。在课堂设计上,采用范读-分角色朗读-合作分析人物的形式,组织不同的“竞赛”活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法是较好的。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小说里

3、,作者契诃夫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欺上瞒下、见风使舵的沙皇制度走狗的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小说的主题;2、抓住主要人物对待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变”与“不变”这一点,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事物的本质的方法;3、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过程与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进一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2、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语言、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

4、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树立正直、表里如一的做人意识;2、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人际交往、待人处事。【教学重点】1、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2、理解“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难点】1、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2、抓住语言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变色龙视频导入。变色龙是自然界中一种神奇的动物,有着特殊的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

5、身色彩的本领。在现实社会中,也有这样一群人,被称为“变色龙”。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呢?让我们随着世界三大小说家契诃夫的描述去认识一下这样的人。2、交流反馈:(1)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年出生在俄国,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他20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代表作有《契诃夫小说选》。(2)写作背景:《变色龙》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作家刚24岁。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民粹派采取个人恐怖手段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不仅没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反而促使新上台的亚历

6、山大三世采取更加反动的高压政策。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huàn)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但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二、目标导学,初品课文:1、处理字词,初读课文。课前生字词的处理是对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的保障,该环节建议使用随机抽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对生词的解释,学生需要在课前使用工具书积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词语。(1)生字处理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2)

7、自读课文,交流反馈:本文是自读课文,建议老师采取以下两种学生阅读方式:方法1:教师出示朗读配音(见课件),学生轻声跟读。方法2:学生自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出示问题:奥楚蔑洛夫处理“_________”案件时,他的态度是随着什么变化的?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出示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问题时先在书中勾选重点句,读完之后再作答。学生在读课文时,教师巡查,抽查学生完成情况。(3)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出示关键词:开端、发展和高潮、结局,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总结段落和段落大意。在本环节,要让学生尝试用简练的语言总结课文大意。

8、在学生总结完成后,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段,引导和鼓励学生总结分段细节。参考分段如下:小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6—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