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星球地图)

【教学设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星球地图)

ID:36943864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30

【教学设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星球地图)_第1页
【教学设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星球地图)_第2页
【教学设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星球地图)_第3页
【教学设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星球地图)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星球地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畅言教育《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材分析教材与学情分析评论教材共设置两个小标题: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是p3的组合图,它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为线索,以人类认识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事例为节点,以漫画、雕塑、照片、地图和文字旁白等形式,勾画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四个阶段,即“臆想阶段”“推测阶段”“验证阶段”和“卫星探测阶段”。地球的大小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呈现能够体现地球大小的一组数据。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现在初中地理又要学习此内容,学习目标和要求势必要有所提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

2、地球形状的历史线索.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认知背景,感悟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关系。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畅言教育3.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其教学重点应落脚在“过程”上。【教学难点】“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课前准备◆学生观察自己手上有的球类,对地球形状有初步认识;预习课本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认识我们的美丽家园评论.一、地球村的位置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

3、,我们的家园在哪里呢,怎样才能在太空中找到地球呢?先看活动1:找一找,地球村在哪里?什么是宇宙?它的范围有多大,宇指的是时间,宙指的是空间,宇宙连在一起就是说,时间上无始无终的,空间上无边无际,所有的物质都是存在于宇宙中,那我们现在所说的宇宙,只是目前人类探知到的这部分宇宙,图3在茫茫的宇宙中,要想找出地球村的位置,我们还要认识一下下面这颗星体。图4:太阳在宇宙中是一颗恒星,可以发光发热,为我们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图5:由于太阳具有很大的体积和质量,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吸引周边质量小的行星以及其它的一些级别更低的星体围绕它进行公转。这些星体相互吸引,绕转就行成

4、了太阳系。图6: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同学们,来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教师指示,学生读星体名称)请学生说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小组内部讨论,完成下列2小题)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畅言教育我们总结出地球位于太阳系,是一个行星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距离排在第三位下面一起口答完成下列题目。过渡: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地球村的位置。那么同学们肯定也观察出了地球以及其他行星的形状?这些行星是什么形状的?活动2:看一看地球村的形状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从我国古代的盖天说,到现在

5、运用科学技术对地球的精确测量,从而对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了科学的认识。通过对八大行星的认识,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都是球状的。所以地球它是一个球体。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我们见到蓝色是海洋,白色是云,黄色的部分是陆地。根据人造卫星的观测结果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活动2:看一看地球村的形状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从我国古代的盖天说,到现在运用科学技术对地球的精确测量,从而对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了科学的认识。通过对八大行星的认识,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都是球状的。所以地球它是一个球体。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我们见到的地球是一个球体:蓝色是海洋,白色是云

6、,橘红色是陆地。根据人造卫星的观测结果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比一比:比较赤道半径、极半径,你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新的发现?据卫星的测量,地球并不像图片那样圆。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者相差21千米,这说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2、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摄的照片上,我们见到蓝色是海洋,白色是云,黄色的部分是陆地。根据人造卫星的观测结果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教学反思略。用心用情服务教育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畅言教

7、育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