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罗雪松

七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罗雪松

ID:36944703

大小:15.2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2

七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罗雪松_第1页
七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罗雪松_第2页
七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罗雪松_第3页
七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罗雪松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罗雪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时认识角)岑溪市第三小学罗雪松【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  【

2、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个新朋友呀,很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让我们先来认识“角”和它做朋友好吗?  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请的小客人哪里去了呢?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里(教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能把它从这幅图里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  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教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们

3、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这里也有几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师:老师把这些角,画了下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线叫做“边”?(教师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  4.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4、“角”?(学生发言后,教师将角的特点再总结一次。)  三、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实践操作  师:认识了角,我们下面来自己制作“角”,这里有一个正方形的纸,还有一些别的工具,开动你的脑筋亲手做个角吧?赶快动手试试!  2.成果展示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  3.角有大小  师:(出示几个不同样式的角)这几个小朋友做的角都不一样。你们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大有小)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的大小有关。(出示课件)  四、比较角的大小  (1)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

5、谁做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出示课件:重叠法)  如果两个角既不好移动,又没有格式我们应该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朋友互相讨论。(学生会提出复写、折纸、器具去量等方法)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岑溪市第三小学罗雪松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这节课,现在做以下的反思: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有三: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5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

6、角的特征、画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二、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三、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

7、。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通过这次研讨课,我感觉自己受益非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