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语的设计

导入语的设计

ID:36952024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3

导入语的设计_第1页
导入语的设计_第2页
导入语的设计_第3页
导入语的设计_第4页
导入语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导入语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导入语的设计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导入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好的设计导入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设计导入语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切入点,内容和方式必须独辟蹊径,富有新奇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但由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文章的文体不同,风格也各异,这就决定其导入语的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本身的兴趣爱好、习惯

2、和知识储备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导入语。那么,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本人结合自己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一、趣味式导入语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如《论语十则》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

3、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可让学生们稍议论一会儿)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十则》的兴趣就高了。二、激情式导入语对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蕴含深沉的课文,教师可在新课开始时,结合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使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感情有更深的理解,以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内心的共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

4、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激情式导入的作用不仅仅是落实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道德观、审美观的熏陶和提高。三、解题式导入语教师针对隽永、含蓄的课文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讲解与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要旨,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逐步深入地掌握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读七年级下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这一课时,就运用了这种导入方式,我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到黑板上为老师应如何板书这个课题设计一翻,并谈谈自己的设计理念。老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简要的点评

5、后,引用鲁迅对“悲剧”论述的名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以此让学生加深对悲剧的认识,教师进一步设疑,既然是“悲剧”又为何称之为“伟大”,“悲剧”体现在哪,“伟大”又表现在哪?四、悬念式导入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疑置难,制造矛盾,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种种疑团,激起追根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如我在教读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童年是一首乐章,有快乐,也有悲伤,童年是一次奇妙的旅行,有好奇,也有抱怨。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生命中的最初快乐,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光,一个

6、无忧无虑的时光,一个天真浪漫的时光。每个人的童年都各不相同,大作家鲁迅的童年时光又是怎样的呢?在回忆童年时光时,作者为何仅选取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生活场景,这两个生活场景在作者的记忆深处烙下了怎样的印记,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的童年,去揭这个谜吧!五、多媒体式导入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

7、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七年级上册《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多媒体出示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观舞记》时,课前先让学生用心欣赏一段印度舞蹈

8、视频和几张印度舞蹈者的图片,欣赏完后让学生从印度舞者的动作、服饰和神情等方面谈谈对印度舞蹈的初步认识,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