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十五夜望月》(苏教)

【教学设计】《十五夜望月》(苏教)

ID:36953281

大小:583.7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2

【教学设计】《十五夜望月》(苏教)_第1页
【教学设计】《十五夜望月》(苏教)_第2页
【教学设计】《十五夜望月》(苏教)_第3页
【教学设计】《十五夜望月》(苏教)_第4页
【教学设计】《十五夜望月》(苏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十五夜望月》(苏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十五夜望月》龙桥中学李鹏老师◆教材分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且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2、感受本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1、感受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怀人情思;2、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魅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诗歌景物特点的把握,氛围的感受,情感的体悟是重点。【教学难点】学习诗歌鉴赏方法◆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圆

3、月)。圆月,是中秋的象征。这天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十三课《十五夜望月》。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Yǐng)川(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岁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诗。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

4、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杜郎中,名不详。2、介绍概念。(1)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

5、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宋代时,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乐府诗集》。(2)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写宫词的多是男人。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像,想像那个三千粉黛而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

6、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嚼橄榄没完没了咀嚼的主题。(3)乐诗,古代称可以入乐的诗为乐诗,与徒诗对言。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清华简”研究人员介绍,发现一篇周武王时的乐诗,是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佐证了一些历史。由于秦代以后,乐诗已经全部亡佚,周武王的乐诗发现更显重要性。三、翻译课文,整体感知: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2.郎中:官名。3.中庭:庭中,庭院中。4.栖:歇,休息。5.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6.冷露:清冷的露珠。.7.湿:打湿。8.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

7、怀人的思绪。9.谁家:“谁家”是“谁”的意思。“家”是语末助词,无义。10.中庭地白树栖鸦: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11.冷露无声湿桂花: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1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四、品味课文:1、为什么这里写的是桂花?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2、“人尽望”描写出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8、?描写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3、诗歌前两句写景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色?说说为什么。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种角度来描写的?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冷”字是诗人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5.地白”二字给你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