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

ID:36962291

大小:2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4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_第1页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_第2页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_第3页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_第4页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黄石市广场路英才学校  张芳一、说教材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选自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散文集《再返哥廷根》.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说课稿黄石市广场路英才学校  张芳一、说教材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课文选自北京大学

2、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散文集《再返哥廷根》.它不同于那些纯粹描写景物风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讲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最后讲述1980年再次来到德国,再次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篇十分经典的美文,语言朴素而洗练,含蓄而蕴籍,既有娓娓动听的故事,又有色彩瑰丽的描写,既有淡远幽芳的抒情,又有恰如其分的议论,既充满着异国他乡的奇情异

3、彩,又渗透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感悟与思考,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二、说目标纵观全册,第八单元是最后一个教学单元,它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训练重点是"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异国风情,拓展搜集资料".而作为第八单元的开篇课文,并且是讲读课文,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教学目标:1、体会文本语言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用较朴实的

4、语言表达深刻启示的写作方法,体会表达角度的独特性。   2、感受风土人情美——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3、拓展搜集资料美——课前预习,课后拓展,都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中刚学习了"利用信息,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教学时间为2课时教学重点:在于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德国风土人情;教学难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文熏陶.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和作者的资料三、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

5、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材文质兼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质疑研读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等.2、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

6、读边想,读议交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因此,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我关注了四个呼应:一,课堂问题与学生质疑相呼应,注重教学实效和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二,教学内容与学生语言审美相呼应,契合了文本重点和学生的语言积累,情感熏陶;三,拓展练习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呼应,突出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外延伸,认知世界的个性需求;四,人文熏陶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呼应,顺应了教学境界与学生认知世界,形成人生观的科学途径.四、说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一)课前准备——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请他们自学生字词(部分重点字词将结合教学加以指导),把课

7、文读通顺;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可以设置四个小专题"季羡林与德国","鲜花胜地——德国","德国的风情我知道"和"我知道的德国历史和名人",这样更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无效.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既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学习的领域,构建了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了学生对德国,对作者的了解,以及对文本的理解.(二)课堂行动——万紫千红总是春.   1、导入——激发兴趣,产生动力   在唐诗宋词的诵读中拉开教学序幕,回顾祖国优秀文化,接着让学生简单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当学生了解到德国的的奇特风俗时,就会产生一种了

8、解异国风情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学习成功的重要驱动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