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

ID:36977122

大小:54.0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3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_第1页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_第2页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_第3页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_第4页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天山景物记》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难点:1.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三、教学方法让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题做好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

2、和解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课前可录制好《天山景物记》的配乐朗诵磁带,以便上课时分段播放给学生听。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配乐朗诵课文,能更好地传达、表现课文语言的艺术魅力。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教学要点采用速读的方法默读全文,浏览课文,初步掌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简析前言及“雪峰·溪流·森林·野花”一节。(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可曾游过一些祖国的名山大川,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

3、而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你们当中谁曾到过那美丽富饶的天山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

4、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们是否向往饱览一下天山那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呢?那就让我们师生今天这堂课,随同《天山景物记》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2、老师板书课题《天山景物记》并解题(1)解题:《天山景物记》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文题洗练、醒目。“记”表明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景物”,概括了文章所写内容的两个方面──景色和物产;“天山”二字则予以限制,确切地点出这篇课文是记述天山的景色和物产的一篇记叙文。(2)既然本篇体裁为游记散文,根据过去学过的游记散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同学回答)明确:

5、游记散文,一般以写景为主,把旅游中所得到的材料和印象,组织串联起来,描绘祖国大好河山或人民群众改造山河的英雄事迹。这类文体大致由游踪、风貌、观感三部分组成。观感,是指游览景物后的感想或情感。风貌,是指访游对象的风情状貌。游踪,是指作品中记叙的具体游程。学习《天山景物记》,要着重了解作者的游踪,所描写的风貌,以及所抒发的感情。3、简介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1)作者碧野(2)背景简介4、速读全文,根据“阅读提示”和课文后面“练习一”(填表)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及主要内容明确全文的文脉,即文章的思路线索,结构顺序,也就是一般常说的构思布局。本文的构思如下:全文共二十七个自然段,分开头、主

6、体、结尾三部分。(1)开头部分为一、二自然段,交代天山的地理位置并概括描写它的壮丽景色。(2)主体部分为三至二十六自然段,按小标题分成四节,集中而有顺序地介绍了天山的各种景物。第一节,从四个方面描绘了天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一幅境界开阔、优美动人的风景画。第二节,集中描写千里牧场的迷人景色,表现哈萨克牧民的幸福生活。第三节,也从四个方面有重点地介绍天山的奇珍异品,以展现天山的富饶。第四节,描绘了天然湖的壮美景色,介绍了果子沟的丰饶物产。上述四节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组成了一幅天山景物的美丽的长画轴,一部色彩斑斓的长画卷。(3)结尾部分即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圆合,表达

7、作者“重游天山”的意愿,进一步抒发了对天山景物的热爱之情。5、讲读前言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开头用设问句和最后用假设句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找到并画出表示天山特色的词语)明确:作者从高、大、美三个方面介绍了天山的概况,投影出示板书:开头用设问句,最后用假设句,给人以促膝谈心的亲切之感。6、讲析:“雪峰·溪流·森林·野花”(1)这一节的线索是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先让学生找出这一节的脉络句,即地点的移动句子。“进入天山”(第四段)“再往里走”(第五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