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南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ID:36977211

大小:28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7

南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南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南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南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南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xkb1.com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清远市南阳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实用类文学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朱强刘建平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1998年,巴金对前来采访的赵兰英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赵后来对此的评述是:“我感觉得出,这不是虚伪,而是清醒。这就是作家巴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认为这是巴金

2、晚年的亮点所在。这是巴金的巴金。被人们一演再演的《家》《春》《秋》他并不放在眼里。而这本《随想录》他看得那么重,因为这是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反思的一个起点啊,此前的作品则几乎是一条左翼文学延续线。而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对巴金做过访谈。据他回忆,巴金第一句话就说:“到现在我还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我写作是业余的。”陈思和当时就问他:“那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巴金说:“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对社会进步做点实际工作。”如果联系巴金一生的追求,可以看出巴金始

3、终是一个持有坚定理想和信仰的人。他的理想是建设一个合理的公正的社会秩序,他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从事社会的实际工作,推动社会进步。但是到后来(1930年代)、巴金发现现实离自己的理想很远很远,只得将自己的悲愤、绝望、痛苦,通过文学表达出来。所以他的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只是用审美的方式来完成。可见,作为文学家的巴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时候,他内心的痛苦却从来没有减少过。对此陈思和曾经在这部传记中写过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巴金的魅力不是来自于他的人格的完满,而是他的人格的分裂。他自己想从事的社会革命的事业,离他

4、一步步地远去,而他不想做的文学的事业,却使他功成名就。文学地位越高,他就越痛苦,越痛苦,他的文学创作就越有个性。这样的一个循环,构成了巴金独特的写作道路。巴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写的小说是对社会进步有实际效益的,他写作主要是发泄他达不到理想的悲愤,所以他觉得这是空洞的东西。而《随想录》则不同,对巴金来说,这是一部对实际生活产生了效应的书,是一部直接推动了社会理性、社会进步、促使人们反思历史的书。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www.xkb1.comwww.xkb1.com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随想录》不但使晚年的巴金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次创作高峰,他由

5、此而表现出来的高尚的人格也得到读者的理解和尊重。对此,学术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标志着文学真正进入了关心人、尊重人的时代。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友渔认为,说真话是最基本的品德,但在中国往往是最难的事,所以比起那些靠说假话求官获利的人,尤其是相比于那些漠视苦难和不公正、粉饰现实的作家,巴金非常令人尊敬。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先生认为,《随想录》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作一些感性的思考,并没有达到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深度,从一个大时代的背景来思考“文化大革命”

6、。李欧梵说,人们为《随想录》这部作品所震动,多数是因为他在写作中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情怀。“即使如此,巴金仍然值得尊敬,”李欧梵说,“这样一个纯真的人,一直做一个好人的人,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相关链接】①金历时八年,写完了《随想录》。这部四十二万字的巨著,它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这是巴金高度的精神自觉和时代自觉的体现。没有对美好理想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巴金就不会动笔。③我想《随想录》是一个以文学形式出现的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书……它与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存在某种方向上的一致性。(胡景敏《巴金随

7、想录与国家意识形态》)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围绕巴金晚年写的《随想录》,借赵兰英、朱学勤、陈思和等人对巴金的评价,展示了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B.对《家》《春》《秋》等有巨大影响的文学怍品,巴金并不放在眼里,而对《随想录》却看得那么重,这表现了巴金的理想信念。C.说巴金的写作“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是因为在巴金先生看来,文学创作并不是他想做的实际工作。D.本文大量引用对巴金的采访、研究者的话,目的是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建立在有理有据、无可辩驳的理论

8、高度之上。2“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解说。(5分)3.巴金为什么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