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重点专题练习:中国文明历程(含解析)

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重点专题练习:中国文明历程(含解析)

ID:36990607

大小:2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7

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重点专题练习:中国文明历程(含解析)_第1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重点专题练习:中国文明历程(含解析)_第2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重点专题练习:中国文明历程(含解析)_第3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重点专题练习:中国文明历程(含解析)_第4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重点专题练习:中国文明历程(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重点专题练习:中国文明历程(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点强化练一 中国文明历程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北京文综)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X

2、k

3、B

4、1.c

5、O

6、m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

7、,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解析 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这一论据反映出唐代宰相大多来自北方,但同时也说明还有17%的宰相不是来自北方,从而得出结论: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C项论据充分,结论正确,符合题意。A、B、D三项都存在使用单一的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的问题,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答案 C2.(2014·广东文综)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解析 明朝内阁

8、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根据题干中的“私人顾问”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职权范围明确,故均不符合题意。答案 D3.(2014·山东文综)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解析 茶、桑、药材等均属于经济作物,茶户、桑户等称谓的出现说明种植这些经济作物的农户增多且形成一定的规模,这反映出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

9、正确。答案 C4.(2014·福建文综)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解析 材料只是描述了关东与上海之间贸易发展的状况,并未涉及政府的商业政策,也未说明经商者的身份,不能得出抑商政策已经改变的结论,故D项符合题意。商业活动的规模大,涉及相距遥远的两地,体现出商品经济的繁荣、长途贩运的发达、区域经济的发展,A、B、C三项表述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抑商政策的含义。答案 D5.

10、(2014·课标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 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从材料信息可知,唐高祖时尊道、武则天时礼佛、唐武宗时“灭佛”,但儒学的地位并未动摇,这说明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选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宗教发展,但A项中“决定宗教兴亡”的表述过于绝对;从“

11、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B项表述不当;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从反面说明佛教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排除D项。答案 C6.(2014·浙江文综)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可知,铁路修建可使百姓、国家从中获利,这体现了“求富”的思想;从“利

12、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可以得出“自强”的思想,故A项正确。“师夷长技”“中体西用”这些思想主要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民生主义”属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显然不符合题意,D项可排除。答案 A7.(2014·天津文综)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新

13、课

14、标

15、第

16、一

17、网C.实现了

18、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等信息可判断这一“革命的火焰”是指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因此D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后不久,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