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讲授提纲

《美学原理》讲授提纲

ID:36996463

大小:108.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16

《美学原理》讲授提纲_第1页
《美学原理》讲授提纲_第2页
《美学原理》讲授提纲_第3页
《美学原理》讲授提纲_第4页
《美学原理》讲授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讲授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学原理》讲授提纲戴冠青一、美学的含义:(一)什么是美学?1、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三百多年历史。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嘉通最早使用“美学”(Aesthetik)这个专门术语。他认为应成立一门新的学科研究感性认识,这门专门的科学即美学,其实就是感觉学。鲍姆嘉通的“美学”研究以下问题:①什么样的感性认识才构成美?②这种感性认识,如何安排才算美?③这种感性认识如何构成表现美?2、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意见:第一、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同时也是研究艺术当中的美。第二、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

2、是研究美的艺术,美学即美的艺术的哲学。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观”。第三、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学对象是艺术,是现实美,美学即是艺术观、艺术规律。他认为“美即生活”。第四、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如布封的“距离就是美”42,克罗齐的“直觉即美”,里普斯的“移情说”。主要研究在审美经验中的主体心理活动,美学就是分析这种审美经验的学说。3、目前美学对象研究中的主要内容:①美的问题;②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③艺术问题。4、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①集中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及美感;②从审美上研究艺术,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

3、欣赏。(二)为什么学习美学?1、时代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2、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真实、向上、正直、善良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如《两棵树》。反对虚假、颓废、低级、下流的审美情趣。3、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三)怎样学美学?(P12—13)二、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1、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客观唯心主义美论)应注意:①区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42这两个概念,探寻美的普遍性;(美学的哲学化)②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提出了许

4、多美的范畴)2、康德:“美是主观的”,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这种判断是一种情感判断。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美的形式应符合主观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并引起它们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美是无利害关系、没有概念的纯形式,为一切人所喜爱。应注意:①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②美是主观的,在于审美判断者的心境和情感之中;③美感是一切人都有的“共通感”,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观。”(客观唯心主义美论)与柏拉图“美是理式”的比较:相同:都把美的根源归于理念(精神)。不同:黑格尔是辩证论

5、者,他的理念与实在统一,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黑格尔的“意蕴”说:即艺术中的内在精神。注意其辩论法思想:①理性和感性的统一;②内容和形式的统一;③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强调人的精神劳动的作用。424、克罗齐: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主观唯心主义美论)(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亚里士多德:美在事物的形式、比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2、达芬奇: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美在于物体或人的比例和谐。3、荷迦兹:事物的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的特征,彼此矫正、共同合作产生美。蛇形线

6、是最美的线条。缺陷:研究方法上的机械直观倾向。4、博克:美是事物的某些客观属性作用于感官而获得的愉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缺点:混杂美感和快感;论证上有感觉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片面性。5、狄德罗:“美是关系”,美分为“实在美”和“相对美”。(唯物主义美学)实在美:事物本身形式安排关系的美;相对美:这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相联系中所产生的美。缺陷:缺乏与社会历史发展相联系,带有机械直观的性质。(三)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1)原因:①美是可爱的生活;②美是活生生的生活。(2)表现:①社会生活中人物形象

7、的美(三种情况);42②自然美是由于对生活的暗示才产生的。(3)进步意义:①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观点的批判,肯定了美的客观性;②比以前唯物主义美学进步,把美建立在广阔的生活基础上;③表现了革命的态度和愿望。(4)主要缺陷:①从人本主义出发,用生物学观点去看待生活;②在分析美的本质时缺少辨证法。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1、伍举:美是有功利目的,美与善是密不可分的;2、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事物先有功利,先有善,然后才可有美。3、孔子:美与德、善一致,“尽善尽美”;4、孟子:“充实

8、之谓美”,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人性善”。(先验唯心论)5、荀子:主张“人性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美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客观事物之美在于其所具有的社会功利性质。(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意境说: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王国维的“有我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