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复习题--总论-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总论-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ID:37003873

大小:17.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总论-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_第1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总论-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_第2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总论-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_第3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总论-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_第4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总论-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总论-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一、填空题1.《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凡刺之真,必先……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如临,手如,神无。”2.经气在针灸疗法中的体现有、、等形式。3.针灸清热温寒的原则包括和。4.《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诸热者,如,刺寒清者,如。5.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经脉》篇提出:“泻之,虚则补之……则灸之,不盛不虚。”6.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提出:“虚则泄之,,。”7.《灵枢·经脉》篇曰:“十五络者,实则,虚则,视之不见”。8.实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或。

2、9.《素问·针解》篇曰:“宛陈则除之,是也。”。10.腱鞘囊肿、小儿疳证的点刺放液治疗属于的治疗原则。11.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或的虚实表现、。12.《灵枢·禁服》篇曰:“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13.《难经·六十九难》曰:“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不中他邪也。当,故言以经取之。”14.“不虚不实以经取之”的针刺手法为。二、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属于针灸治疗原则的是()A.扶正祛邪B.虚则补之C.子母补泻.D.调和阴阳E.都不是2.针灸治疗原则中,“热则疾之”

3、是指()A.施灸壮数多B.急吹其火C.拔罐速度快D.拔罐火力强E.毫针点刺疾出少留或不留针3.下列与“热则疾之”无关的是()A.浅刺疾出B.热病可灸C.少留针D.泻法E.点刺出血4.根据《灵枢·经脉》篇提出的针灸治疗原则,寒则()A.除之B.疾之C.补之D.泻之E.留之5.针灸治疗原则中,“寒则留之”是指()A.艾灸时间长B.艾灸量大C.寒证留针时间长D.坐罐E.都不是6.最能体现“寒则(温之)留之”治疗原则的是()A.埋针法B.艾炷灸C.拔罐D.温针灸E.火针法7.久泄、久痢以致脱肛宜用()A

4、.实则泻之B.宛陈则除之C.陷下则灸之D.不盛不虚以经取之E.都不对8.不属于“宛陈则除之”治则的病症是()A.扭伤B.毒虫咬伤C.癃闭D.小儿疳证E.腱鞘囊肿(二)B型题A.久泄B.寒痹C.水肿D.发热E.扭伤1.虚则补之为()的治法2.陷下则灸之为()的治法3.寒则留之为()的治法4.宛陈则除之为()的治法A.实则泻之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陷下则灸之E.宛陈则除之5.出自《灵枢·经脉》的是()6.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的是()(三)D型题1.下列同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的针灸治疗

5、原则是()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邪盛则虚之E.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陷下则灸之”适宜于治疗()A.失眠B.多寐C.中气不足D.子宫脱垂E.遗精3.根据病因病机,可施行“陷下则灸之”的病症是()A.水肿B.久泄C.尿闭D.脱肛E.中风闭证(四)X型题1.下列针灸治疗原则哪些出自《灵枢·经脉》篇()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宛陈则除之E.陷下则灸之2.适合“实则泻之”治则的病症是()A.高热B.中暑C.久痢D.剧痛E.脱肛3.用于“宛陈则除之”治法的穴位有()A.血海

6、B.气海C.曲泽D.委中E.十宜4.适宜于“宛陈则除之”的病症有()A.扭挫伤B.癃闭C.丹毒D.便秘E.腱鞘囊肿5.“陷下则灸之”适宜于()A.久泄B.脉沉伏无力C.阳气暴脱、脉微欲绝D.血络空虚E.内脏下垂三、改错题1.《灵枢·经脉》篇对于热证和寒证提出的治疗原则是:热则寒之,寒则热之。2.“热则疾之”是指艾灸过程中急吹其火。3.针灸治疗寒证宜浅刺疾出。四、简答题1.针灸“清热温寒”的治疗原则具体内容是什么?2.针灸对热性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用?3.针灸对寒性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

7、用?五、问答题1.“治神守气”在针灸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2.针灸临床如何运用清热温寒的治疗原则?举例说明。3.对于表热里寒证,针灸如何温清并用?4.“陷下则灸之”包括哪些内容?临床如何应用?5.举例说明“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治神深渊握虎营于众物2.得气气行气至病所3.热则疾之寒则留之4.以手探汤人不欲行5.盛则陷下以经取之6.实之满则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7.必见必下8.泻法点刺出血9.出恶血10.宛陈则除之11.脏腑经络不甚明显虚实兼而有之12.经刺13.正经自生病,自

8、取其经14.平补平泻二、选择题(一)A型题1.B虚则补之、子母补泻属于补泻原则。2.E热则疾之是指针刺手法,不是艾灸或拔罐法。3.B热则疾之不属灸疗范围。4.E寒盛则阳虚,针刺不宜得气,留针有候气作用。5.C寒则留之是针法,留针时间宜长,以助阳气来复。6.D温针灸有温热作用,要求留针。7.C灸能升阳。8.C癃闭不宜行三棱针点刺。(二)B型题1.A久泄为虚,宜用补法。2.A灸能升阳固脱。3.B寒痹留针以助阳气来复。4.E扭伤属气滞血瘀,应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5.D6.E(三)D型题1.C、D2.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