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2.本命年的回想

教案:12.本命年的回想

ID:37006638

大小:1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教案:12.本命年的回想_第1页
教案:12.本命年的回想_第2页
教案:12.本命年的回想_第3页
教案:12.本命年的回想_第4页
教案:12.本命年的回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案:12.本命年的回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的过年习俗,并说出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理解本文清晰的行文线索,严谨的结构。(重点)3.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语说“过年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说着说着你们一定回想起了过大年的情形。著名作家刘绍棠人到暮年,又写了一篇饶有风趣的《本命年的回想》,希望通过《本命年的回想》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除了品读作家笔下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风情外,更能由此引申开去,走进历史的长河,对中国

2、最传统、最民俗的节日,有深入的了解,由此感受中华文化深厚的内涵。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刘绍棠(1936—1997),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现代著名作家。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被誉为“京郊风俗画家”。他的作品贴近农村乡土生活,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他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2.关于乡土文学通常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一部分小说创作。鲁迅的小说如《孔乙己》《故乡》等,便是最早的代表作。在鲁迅的带动和影响下

3、,2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以文学研究会、青年作者为主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他们的作品宽广而真实地描绘了内地宗法形态和沿海半殖民地形态的村镇生活,具有较浓的地方色彩和风俗画意味,推进了现实主义的深入发展。到30年代,由于创作倾向的不同,乡土文学作家已分道扬镳:沈从文的《边城》代表着一种类型,而萧红的《生死场》代表着又一种类型。四五十年代以后,乡土文学朝具有地区特点的流派(如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以孙犁、刘绍棠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方向发展,理论主张上也显得更为自觉。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缤纷(bīn)   捅进(tǒng)   灶膛(táng)烙饼(lào)晾

4、脆(liàng)生疮(chuāng)栗子(lì)穿梭(suō)签(qiān)涿州(zhuō)绒花(róng)疙瘩(gē)发鬏(jiū)渍酸菜(zì)篱笆(lí)鬼祟(suì)阖家(hé)秫秸(shújie)4.解释词语色彩缤纷:色彩繁多而纷乱。念念有词:不停地自言自语。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欢畅。穿梭来往:形容来往频繁。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阖家团聚:全家团聚。七嘴八舌:形容你一言,我一语,人多嘴杂。返老还童:由衰老恢复青春。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有人提出意见,“本命年”是指与自己生肖相同的那一年,并不

5、是指“本命年”中的那一个春节。所以依据本文的内容,文章的题目应改为“过年的回想”,这样更准确,谈谈你的看法。明确:有无道理均可。认为有道理,课文综合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从腊月预热后,一天比一天增温、火热、发烧直到年三十的除夕之夜,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文中主题写了火热的春节景象,似与是否是本命年没有多大的关系。在本命年是这么过,不是也便这么过。因此同意修改。可以不改,这篇文章是作者本命年写的,课文最后一段也点题了,是作者本命之年忆往事。2.按照时间的推移,写了哪十件事?明确:炒年货;吃腊八粥;

6、买糖葫芦、挂落枣儿、糖瓜、关东糖;挑绒花;宰牲禽;备食物;送灶王爷;换门神;包饺子,除夕守岁;拜新年。(二)语言品味文章写道:“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欢乐”与“庄严”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不矛盾。因为这两个词语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而言的。“欢乐”从下文来看,这一天的晚上,“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孩子们可以“放鞭炮”;“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们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因此说是欢乐的。而之所以说“庄严”,从下文来看,“小丫头儿不许出

7、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因此说是“庄严”的。(三)心理揣摩描写“吃腊八粥”情景的有关语句很有情趣,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明确:“舍不得吃”,那是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节约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也是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吃。“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似乎给人矛盾之感,但实际上并不矛盾,它真切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真实可爱,富于情趣。(四)习俗评

8、点课文中列举了很多过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