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课件1

《送魏万之京》课件1

ID:37015300

大小:30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10

《送魏万之京》课件1_第1页
《送魏万之京》课件1_第2页
《送魏万之京》课件1_第3页
《送魏万之京》课件1_第4页
《送魏万之京》课件1_第5页
资源描述:

《《送魏万之京》课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送魏万之京李颀教学目标1、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鉴赏炼句和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的艺术特色3、初步了解送别诗鉴赏的方法作者简介 李颀,生卒年不详。作吏数年,后归隐。他交游颇广,与当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岑参、王维、高适等人皆有交往。他以边塞诗和送别诗闻名于诗坛。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诗作赏析第一句正面写“别”。诗人只用“离歌”(《骊歌》,离别之歌)两个字,唤起我们对这段歌词的记忆,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第二句点

2、“秋”。也只用“微霜”一词透露,而景物的萧条,心情的凄冷,游子旅程的艰辛,都包含在其中。让我们联想到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情境。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这联诗在时间上用倒置的手法,先说“今朝别”,再说“昨夜霜”,把离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其中既有对游子冲寒上路的爱惜,又有和游子乍逢即别的惆怅。第二联写别后心情先承“秋”,从“闻”的角度写秋雁哀鸣。雁,是惜别思乡的传统意象。雁,常常引起对故乡、对亲人的定向联想。“云山”句承别“别”。那云遮雾绕的重重峻岭,象征着和故里、亲人的重重

3、阻隔。诗人用“不堪”、“况”交叉承接第一联,造成转折离即的韵致。虽然没有从正面来写离情别意,但却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情意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颈联宕开写景,景中有情。雁叫声里,云山过处,京城已在望中。关城、御苑,从空间转换点明游子行程;“树色”、“向晚”从时间顺延写一日行速。“砧上”,捣衣声。秋天了,家家捣练,为征人游子赶制寒衣。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由颈联“催寒”、“向晚”的“催”和“向”又表示一种迫促的动作,使人深感岁月如流,时不我待。最后水到渠成,提出慰勉的话:不要沉湎于长安的逸乐生活,

4、空使岁月蹉跎!尾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这联诗有一点歧义,就是初渡河的主语究竟是“游子”呢,还是“微霜”呢?谈谈你的看法。学习探讨: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明确:其实两种说法都有,从语法上看,也都是说得通的。但是诗人更喜欢把抽象的节候形象化、拟人化,用表示具体动作的“渡”字来形容秋天是怎样悄悄地从河的北岸来到河的南岸的。(参照李颀《古塞下曲》“春色渡河阳”)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明确:梅柳是春季花木,北方还是雪里寻梅,江南却是春意正浓,仿佛是梅花和柳枝带来了春天

5、,所以说梅柳“渡”江送来了春天。用了拟人手法。赠别类的诗在唐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而诗人们对亲情和友情又看得很重,抒写了大量的诗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总结:评论家说:“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正确理解一首赠别诗词,首先得从主题入手。赠别诗多是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这类诗往往凄恻缠绵,情韵悠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但是李白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硬碧空尽,唯见长江

6、天际流。)的诗境界阔大,爽朗高远,全诗一气流转,把别情写得豁达大度,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如李颀《送魏万之京》的中间两联,颔联为魏万设想分别后的寂寞情怀和乡思之愁。出句写声,对句写色,用鸿雁的悲鸣和山中的云雾衬托出别情。颈联联想到魏万赴京沿徒所见的极易触发羁旅乡愁之感的景物。出句写色,对句写声,用潼关树林的秋色和宫苑中的捣衣声来隐含别情。这两联诗虽然都没有

7、从正面来写离情别意,但却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情意,因为诗人完全将这些深厚的情意渗透在叙事和写景中,用诗的语言来抒情,不但含蓄,而且有味、有趣。最后,领悟并背诵一些赠别诗词的名句可触类旁通,有助于深入领会同类诗词。推荐诗歌:依依不舍留恋的,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情深意长勉励的(情调开朗乐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告白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练习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第二句中“不觉有离伤”之语,诗人当真没有离伤吗?三、四句中送别

8、诗中另辟蹊径,你认为妙在何处?明确: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安慰友人,不得不用乐观的语言减轻对方的离愁。三四两句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课后作业1、背诵默写本诗。2、将本诗改写成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