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礼志》史源评述》

《宋史·礼志》史源评述》

ID:37016182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7

《宋史·礼志》史源评述》_第1页
《宋史·礼志》史源评述》_第2页
《宋史·礼志》史源评述》_第3页
《宋史·礼志》史源评述》_第4页
《宋史·礼志》史源评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史·礼志》史源评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史·礼志》史源评述2011年3月第38卷第2期山西师大(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Mat.,2011Vo1.38No.2《宋史?礼志》史源评述王志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17)摘要:关于《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的观点大致有四:一是《国史》说,二是《会要》说,三是《通考》说,四是多源说.此四种观点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各自又存在诸多无法解释的其他证据.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

2、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着述.关键词:宋史;礼志;史源中图分类号~K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57(2011)02-0094-04判断一部史书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其史料来源是否真实可靠.《宋史?礼志》(下简称《宋志》)的史源如何?是否真实可靠?对此问题前人并未专门研究,只是在谈整部《宋史》或它志史源时偶而涉及.日积月累,有关《宋志》史源的论述也有了一定的数量.以下我

3、们就来看看前人对《宋志》史源探究的实际情况.一,前人观点前贤对《宋志》史源曾做过一些探索,其所得观点大致有四:一是《国史》说.具体来说,包括两种情况:其一,认为完全来自《国史》.宋史泰斗邓广铭即持此说.邓先生在《(宋史?刑法志)考正》序中,据《宋志》序"今因前史之旧,芟其繁乱,汇为五礼,以备一代之制"…,从而断定"其取材必不外乎宋《国史》的各本志".而谢保成的判断方法及论断与之基本一致.其二,认为基本来自《国史》.较早提出此说者为清代史家赵翼,其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言,元人修《宋史》,"大抵只就宋旧本稍

4、为排次"『214%,即认为《宋志》的基本史源是《国史》.此外,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还有王树民,李宗侗,裴汝诚,张孟伦,王云海,周生春,葛兆光,孔学等.二是《会要》说.持此说者,有王树民,金毓黻,王瑞明等.王树民认为"元修宋史,以《宋会要》为各志的依据"_3_2船,金毓黻的观点与之大致相同,而王瑞明说得较为直接,即认为"《宋史》诸志就是脱胎于《宋会要》"拉".三是《通考》(《文献通考》简称)说.漆侠,关履权二位先生赞同此说.漆侠认为"《通考》是《宋史》各志的蓝本"~51505,关履权则推断"《宋史》诸志基本

5、上是根据《通考》而写的"..'.四是多源说.代表人物有邓广铭,陈智超,何忠礼,舒仁辉等.其中,陈智超的说法较具代表性,即认为《宋史》主要取材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会要》六类当代史.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其问题症结究竟何在?以下笔者将通过《宋会要辑稿》(下简称《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简称《长编》),《通考》等所载与《宋志》进行勘对,分析,从而对上述观点略作评说.二,《国史》说对于《国史》说,关键是需要搞清楚《国史》说的收稿日期:2010一i1—12基金项目:上

6、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项目(J50405).作者简介:王志跃(1977一),男,河南洛阳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①因多源说是一种模糊的提法,故不专节论说,仅在"《通考》说"之后附述.?--——94?--——"史"之所指,对于"史"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前史","旧史"等是指宋代《国史》.如周生春在论述《宋史》各志取材于《国史》时所言:"《宋史》15志中,除《地理志》,《河渠志》和《刑法志》外,其余诸志的序言皆明言取材于'国史'或'旧史','前史"']l舛.同时,周生春认为《职官志》也是取材于《国史》.

7、然而,邓广铭在《(宋史?职官志>抉原匡谬》中却得出了《宋史?职官志》"必系七拼八凑而成"的结论,否定了"前史","旧史"等单指官修《国史》的说法.而笔者在研读《宋志》时,也发现了"前史"并非仅指官修"国史".如:"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飨宴,服腊,庆贺之礼为嘉礼,又以岁时朝会,养老,宣赦,拜表,临轩命官附之,今依《政和礼》,分朝会为宾礼,余如其旧云."1]2.又如:"宋之朝仪,政和详定五礼,列为宾礼.今修《宋史》,存其旧云."[1_2均表明元修《宋志》曾参择过《政和五礼新仪》.此外,笔者还发现,

8、《宋志》取材《长编》与《通考》之处.取材《长编》之处,如:丁亥,诏宗女毋得与尝娶人结婚,再适者不用此法..晰《宋志》:寻诏:"宗女毋得与尝娶人结婚,再适者不用此法."..对勘两者,诏令文字完全相同,而现存其他宋元史籍则无同样的记载,故《宋志》当源于《长编》.而取材《通考》之处,如:五代以来,宰相为大礼使,太常卿为礼仪使,御史中丞为仪仗使,兵部尚书为卤簿使,京府尹为桥道顿递使.ll0J《宋志》:五代以来,宰相为大礼使,太常卿为礼仪使,御史中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