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使用

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使用

ID:37016943

大小:1.12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11

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使用_第1页
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使用_第2页
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使用_第3页
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使用_第4页
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使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主语和谓语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主语是句子里回答“谁”或“什么”的问题谓语是回答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定语、状语定语是加在名词前的连带成分,它起着修饰、限制作用。如“他的态度”中“他”是修饰成分,做定语。状语是谓语前的修饰语,加在动词或形容词前的连带成分,起着修饰或限制其他动词或形容词的作用。如“轻轻地放下”中轻轻是状语.分析下列句子:1、车间已经完成

2、了全年的任务。3、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6、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请看下列句子:1、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3、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6、(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特殊句式?一.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主谓倒装二.判断句三.省略句四.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倒装句之“宾语前置”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1.

3、何有于我哉?()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王曰:“何为者也?” ()4.微斯人,吾谁与归?()5.子将安之?()6.何陋之有?()有什么愁什么干什么我能和谁一道呢到哪里倒装句之“宾语前置”有什么简陋状语后置,即将介宾短语在动词后面,如:“尝射于家圃”。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意什么?倒装句之“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句)这种情况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多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倒装

4、句之“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句)此句为“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例:告之于帝。例1:屠惧,投以骨。B.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倒装句之“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句)此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此句为“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例2:祭以尉首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语序。1.开小门于大门之侧()2.赵急,请救于齐()3.操

5、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杀人以梃与刃 (          )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7.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10.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       )于大门之侧开小门于齐请救于帝告之以梃与刃杀人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长勺战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

6、间奉命于草庐之中三顾臣以当世之事咨臣以大事寄臣定语后置句: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1: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倒装句之“定语后置”例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此句为“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译为“三个能挑担的成年男子”。倒装句之“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1:甚矣,汝之不惠。此句是“汝之不惠甚矣”的

7、倒装。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倒装句之“谓语前置”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2.惟利是图3.尝射于家圃4.今子是之不察5.孔子云:何陋之有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7.韩告急于齐8.何以战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和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者,……”;“……,……也”。另一种

8、是用“则”“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1.……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判断句:2.……,……者也。3.……者,……。4.……,……也。例: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判断句:5.……也。6.“为”表示肯定判断,可译为“是”。7.“乃”表示肯定判断,可译为“是”。8.“即”表示肯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