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秋八年级语文10月考试题

11秋八年级语文10月考试题

ID:37021013

大小:18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4

11秋八年级语文10月考试题_第1页
11秋八年级语文10月考试题_第2页
11秋八年级语文10月考试题_第3页
11秋八年级语文10月考试题_第4页
11秋八年级语文10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11秋八年级语文10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班别姓名考号装线订XX一中2011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全卷共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6分)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A.震悚(shǒng)荒谬(miào)溃退(guì)锐不可当(dǎng)B.要塞(sāi)瞥见(piē) 惊骇(gài)歼灭(qiān)C.俨然(yān) 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à)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2、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半山腰的松柏根深蒂固,才显得枝繁叶茂。B.这次的成功,让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以免重蹈覆辙。C.这个人的出现吓了他们一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钳中夹着的铁块也失落在地。D.他得知自己的罪行已被揭发,面对前来拘捕的警察,不由得义愤填膺。4.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3、;莲,花之君子者也。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B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C①排比②对偶③反问D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B.《蜡烛》中的育乞西本是一位仇恨侵略、渴望解放、热爱和平而富有爱心的南斯拉夫老妇人。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D.标题、导语、背景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

4、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7.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三色堇、金鱼草这些只在春天才会开的花儿,也在寒冷的天气里绽开美丽的笑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冬日的西湖被装点得春意盎然。B.西湖被装点得春意盎然。  C.将冬日的西湖装点得春意盎然。D.将西湖装点得春意盎然。8.仿照给出的例句,续写一个句子,与例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5、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撒下一片绿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4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①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②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___10.解释画线词的古今义(4分)①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1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7、)(2分)A、欲穷其林B、初极狭,才通人欲与天公试比高阡陌交通C、便舍船D、渔人甚异之屋舍俨然水陆草木之花12.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悉如外人(熟悉)C.便要还家(邀请)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1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

8、,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1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