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复习内容提要自然辩证法

2008年8月复习内容提要自然辩证法

ID:37024596

大小:8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4

2008年8月复习内容提要自然辩证法_第1页
2008年8月复习内容提要自然辩证法_第2页
2008年8月复习内容提要自然辩证法_第3页
2008年8月复习内容提要自然辩证法_第4页
2008年8月复习内容提要自然辩证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8年8月复习内容提要自然辩证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08.6《自然辩证法导论》导言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3)、研究内容(2-3)和学科性质(1)是什么?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它作为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性质: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之间的哲学的二级学科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13-19)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二级学科,是哲学的普遍理论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具体

2、应用,可以帮助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人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特征、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复杂问题(由科学技术运用产生的社会后果是不能单靠科学技术本身来解决的,它涉及到科学技术以外的问题,如科研伦理、科学家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科技政策等问题)、以及给予方法思维的指导。因此,自然辩证法的作用就在于,既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贯彻到科学技术领域,指导它健康发展;又能把科技成就从哲学上概括出来,提升上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8-19)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提高

3、理论思维能力融会贯通、开阔视野,在科研中借鉴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增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第一篇自然观部分第一章 自然观的发展1、古代朴素自然观(24-30)、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科学基础和局限性。(32-41)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各种知识囊括在哲学之中(自然哲学)           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笼统性(从整体上对自然作思辨的说明,直观地勾画出整个自然界的轮廓)           朴素的唯物主义(依靠经验和直观认识自然)朴素的辩证法(发展、变化的眼光)以简单的观察法和演绎法

4、为主局限性:虽基本摆脱了宗教神学,力图从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但实践水平有限,未能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用机械还原论、机械决定论说明一切自然现象,即把自然界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加以研究,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优点是对自然的细节认识更加清晰,缺点是将自然界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缺乏整体认识,从而造成了关于自然界绝对不变(如有运动也只是机械运动)、孤立静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不仅否认自然界的运动演化,而且不能从自然界本

5、身来说明宇宙运动的动力,而求助于上帝)       科学基础: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开始重视实验、崇尚经验            牛顿的力学体系、绝对时空观占主导       局限性:无法回答运动如何发生等问题,未能彻底摆脱神学束缚;           认为力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片面夸大了归纳法和必然性、忽视演绎法和偶然性,然而有些新问题是力学解释不了,不得不引入许多虚假假设,阻碍了科学发展。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作用。(31-41)历史必然性:近代科学的诞生,力图用机械力学的观

6、点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从而形成了以力学科学为背景的自然观。历史作用:形成了以观察实验方法、数学分析方法、归纳演绎方法为主的近代科学方法论,从而取代了古代以直观和思辨为主的自然哲学。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基本观点是什么?(42-47)科学基础:天文学(康星云假说)、地质学(渐变论)、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理论)、化学(原子论、元素周期律)、生物学(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特点是从“运用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收集积累材料”阶段,进入到“对所获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说明

7、”的阶段。基本观点: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本原性;承认自然界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主观辩证法”,即关注人的主体性因素在自然观中的地位。第二章物质运动的自然图景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其他版本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普遍本质和根本特性,独立于意识之外;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事实根据。(其他版本无)谱线红移现象、氦丰度、微波背景辐射3、了解宇宙起源假说(59-64)和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思想。(70-72)第三章自然界的系统性4、系统及其基本范畴。要素与结构、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

8、境的相互关系。(76-79)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是指“存在于一定环境中,由若干相互联系、作用的具有特定属性的要素,以一定结构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关系:要素是功能的物质基础;结构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是功能的重要依据,结构对于要素有相对独立性;环境是功能的外部条件,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要素和结构是内因,功能由内因所决定;同时,功能对结构也有反作用,功能的发挥可以损耗或优化结构。环境是外因,外因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