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考试类型及复习范围

宏微观经济学考试类型及复习范围

ID:37029273

大小:30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5

宏微观经济学考试类型及复习范围_第1页
宏微观经济学考试类型及复习范围_第2页
宏微观经济学考试类型及复习范围_第3页
宏微观经济学考试类型及复习范围_第4页
宏微观经济学考试类型及复习范围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微观经济学考试类型及复习范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宏微观经济学》考试类型及复习范围复习可以不看第一、七、九、十一、十七章的所有内容单项选择题(15*1%=15%)多项选择题这三个题型的考试范围都在《导学》的各章综合练习题内,答案见网上判断题(10*1%=10%)名词解释(配伍题)与计算题都在以下范围之中;简答题与论述题也在以下范围之中,但一要注意题目的变形,二要注意简答题与论述题的互换,三是有阴影的题目为重点之重点四、名词解释(配伍题)考试范围(5*2%=10%)1、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2、需求收入弹性:指人们收入变动

2、引起商品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也就是说收入变动百分之一导致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3、需求规律:即描述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因此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供给规律:即描述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因此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5、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量。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7、替代效应:在满足程度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引起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

3、发生变动,导致商品之间的相互替代,从而引起该种商品需求量发生相应变动,这种效应称为替代效应。8、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人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出量不变时,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K而必需增加生产要素L的投入量,K的减少量与L的增加量的比率。10、等产量曲线:是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带来的商品的产量是相同的一条曲线。11、生产扩展线:指对于每一种可能的产出水平所对应的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点的轨迹,或者说,在每一种可能的生产要素投入成

4、本水平下所对应的最大产出点的轨迹,它实际上就是把每个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1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者作出一项选择所放弃的选择中最好的选择。13、边际成本:是指在生产中增加一单位产品产出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14、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量。15、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只有竞争没有垄断的市场结构,或者说竞争不受任何阻碍或干扰的市场结构。16、完全垄断:就是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即一个厂商就是一个行业。17、垄

5、断竞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18、伦斯曲线:是反映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条曲线。8、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斯曲线曲线计算出来的,反映一个社会收入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9、边际产品价值:是指企业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投入,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它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出乘以产品的价格。10、外部经济: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的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外部经济又分为消费的外部经济和生产的外部经济。11、科斯定理:是经济学家科斯提出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将商品有害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将有害

6、外部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理论。12、公共物品:是指像国防、立法、交通等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由政府提供的商品与劳务。1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地区)领土上,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14、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即只要是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其价值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26、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重。27、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MPC=28、投资乘数:是指投资的变动引起

7、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29、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30、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或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31、失业率:一般是指失业人数占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数,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32、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33、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34、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使私人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35、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

8、供给为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