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东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区域构造内涵

内蒙古中东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区域构造内涵

ID:37030831

大小:10.69 MB

页数:188页

时间:2019-05-17

内蒙古中东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区域构造内涵_第1页
内蒙古中东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区域构造内涵_第2页
内蒙古中东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区域构造内涵_第3页
内蒙古中东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区域构造内涵_第4页
内蒙古中东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区域构造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中东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区域构造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内蒙古中东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区域构造内涵学号:3001150087研究生:张晓飞专业:构造地质学研究方向:解析构造地质学与构造年代学指导教师:刘俊来教授合作导师:李树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8年12月ADissertationSubmittedto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forDoctoralDegreeCharacteristicsandRegionalTectonicImplicationsofLatePaleozo

2、ic-EarlyMesozoicMagmaticrocksfromtheCentralandSouthernInnerMongoliaPh.D.Candidate:ZhangXiaofeiMajor:StructuralGeologyStudyOrientation:StructuralAnalysisandTectonicGeochronologyDissertationSupervisor:Prof.LiuJunlaiCo-Advisor:Prof.LiShucai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声明本人卢明

3、所呈夂的论文足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宂工作及取得的研宂。,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柝沌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屮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m过的研宄成泶,也小乜舍为获得屮国地质人学)或其它教m/i(北京-。Ib我N:作的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Id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明确的说明)卜表小,谢总。签名:益Hu期;2〇)^/z.^f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木人完个了解中国地质人学(北京)衍又保留、使州7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丧阅和借阅7校4以公布论文的全

4、部或部分内容,Rf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义。0会汗□保密)(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i.年^'A/^签名导师签名:期:__中文摘要中亚造山带南缘是研究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历史的关键地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在岩石成因和构造属性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制约着中亚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洋陆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本文选择中亚造山带南缘东段锡林浩特-西乌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开展野外地质、构造地质学、岩石和岩相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和认识:早

5、石炭世末-晚石炭世小乌兰沟复式岩体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形成时代介于329±0.98Ma~300±0.97Ma之间,属I型花岗岩,为演化程度各异的壳幔混源岩浆叠次侵位复合的结果,可能形成于由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下的构造环境,为早石炭世末-晚石炭世古亚洲洋向北俯冲消减作用的岩浆响应。早二叠世伊和绍荣杂岩体由辉长岩、辉石闪长岩、碱长花岗岩组成,形成年龄为280Ma±,具有双峰式岩浆岩的特征。辉长岩-辉石闪长岩为低钾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碱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表现出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早二叠

6、世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碎屑岩组合,形成时代介于287.5±1.4Ma~276±0.81Ma,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属性,类似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高温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早二叠世岩浆岩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环境,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晚二叠世末-早中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介于253.8±1.2Ma~240.5±0.78Ma,属于钙碱性I型花岗岩,显示了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介于249.6±1.7Ma~240.4±0.59Ma,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为来源于不同深度的加厚地壳部

7、分熔融形成的熔体,经进一步演化及结晶分异,不同期次上升就位的产物。为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事件的岩浆响应。构造变形分析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至少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事件:(D1)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NNW-SSE向区域性挤压,二叠系形成NEE向褶皱;(D2)晚三叠世,发育近EW、SEE向与伸展作用有关的韧性剪切带,分别代表了古亚洲洋闭合后的碰撞造山事件及造山后的伸展作用。综合区域研究资料,将研究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岩浆作用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早石炭世末-晚石炭世(330~300Ma)、早二叠世早期(298

8、~289Ma)和早二叠世中晚期(289~271M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