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卷)解析——地理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卷)解析——地理

ID:37048061

大小:1.55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5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卷)解析——地理_第1页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卷)解析——地理_第2页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卷)解析——地理_第3页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卷)解析——地理_第4页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卷)解析——地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卷)解析——地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解析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06640015076000508读下图,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读:试题以一幅自然景观图为切入点,展示火山喷发的情境,着重考查岩浆来源、岩石转化。第1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火山喷发中的岩浆冷凝,而岩浆则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第2题,该山体的岩石为喷出岩,在地球表层经风化、侵蚀、搬运、

2、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后,可转化为沉积岩。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界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3~5题。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

3、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解读:试题以芝加哥工业发展条件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不同阶段影响农业、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第3题,文字材料提示“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说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即位于

4、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第4题,1848年以后,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这说明,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第5题,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主要得益于五大湖的廉价水运,从西部运来铁砂,密西西比河水运,从东部运来煤炭资源,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6~8题。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

5、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7.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解读:试题以一幅人文景观图为切入点,展示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着重考查高铁建设区位、以桥代路的目的和对民航的影响。第6题,列车高速运行主要取决于道路的平坦程度,故地形是首先要考虑的自然因素。第7题,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以桥代路的意

6、义不同,如在青藏高原“以桥代路”的目的是为野生动物提供通道;在平原地区如京沪铁路的修建的目的是节约耕地;第8题,高速铁路的速度虽然比不上飞机,但在距离稍短的旅程,高速铁路因为无需到通常较远的机场登机,也不需要值机、行李托运和安检,故仍较省时。因此,高铁对民航的影响较大。所给选项中武广高铁距离较远,客流量大,主要通过平原地区,线路平直,高速省时,对民航的冲击最大;杭州与上海距离近,本身选择民航的比较少,因此谈不上高铁对民航的影响;成都----上海、兰州----北京段地形条件复杂,修建高铁限制较多,线路曲折处影响列车速度,耗时较多,比不

7、上平原区。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10.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11.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解读:试题以直角坐标图为背景,综合气温、地形、湿度等要素,探讨大气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8、规律。第9题,从大气垂直状况分析三地大气的稳定性。大气稳定度指近地层大气作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从等温线分布来看,三地都是上冷下热,空气易出现对流运动。但对流的旺盛程度主要取决于相同高度范围内的温差大小,因甲地上空等温线密集,故温差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