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环境限时规范特训22城市化及其影响湘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环境限时规范特训22城市化及其影响湘教版

ID:37051999

大小:490.8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5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环境限时规范特训22城市化及其影响湘教版_第1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环境限时规范特训22城市化及其影响湘教版_第2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环境限时规范特训22城市化及其影响湘教版_第3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环境限时规范特训22城市化及其影响湘教版_第4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环境限时规范特训22城市化及其影响湘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环境限时规范特训22城市化及其影响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限时规范特训22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9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国(  )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B.20世纪60年代城市数目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D.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2.该国可能是(  )A.印度        B.中国C.美国D.印

2、度尼西亚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三条曲线自上而下分别为城市人口比重曲线、城市数目曲线和城市人口数量曲线。三条曲线中,持续上升的是城市人口数量曲线。图示时间段,城市化水平较低,最高为41.8%,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也没有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高于70%的阶段)。第2题,2004年城市人口为5.43亿,城市化水平为41.8%,可推知2004年该国总人口约为13亿,联系选项中四国人口总数可知该国只能是中国。答案:1.A 2.B(2018·江西九江一模)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

3、自治区、直辖市)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读图完成3~4题。(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生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3.关于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判断正确的是(  )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4.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小于上海,原因是重庆(  )A.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第一产业发达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D.城市化水平较高3~4.解析:第3题,内

4、蒙古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和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小,说明城市化水平低,不是最合理的,A错。上海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B对。重庆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最大,说明人均占地少,城市用地经济密度较上海小,根据这些信息不能判断出重庆城市化速度是最快的,C错。贵州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城市用地经济密度,说明过度城市化程度最高,D错。第4题,上海位于平原地区,经济发达;重庆位于山地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小于上海。答案:

5、3.B 4.A(2018·湖北1月调研)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完成5~6题。城市人口规模个数>100万的大城市4100万~50万的中等城市1050万~10万的小城市70<10万的乡镇135005.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6.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6、)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5~6.解析:第5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C正确。第6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答案:5.C 6.D(2016·高考海南

7、卷,10~12)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7.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8.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

8、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9.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9.解析:第7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细读图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