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桥毕设文献综述

道桥毕设文献综述

ID:37057087

大小:36.2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6

道桥毕设文献综述_第1页
道桥毕设文献综述_第2页
道桥毕设文献综述_第3页
道桥毕设文献综述_第4页
道桥毕设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桥毕设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评定与改建设计研究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年  级:C1201指导教师:宋金华学生姓名:李博楠学号:1274992016年4月13日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评定与改建设计研究  一、前言高速公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客运货运需求及汽车保有量对高速公路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自1988年我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经过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截至2013年末,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44万公里,仅次于

2、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近十年来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如图所示),当前的绝对增量依然强劲。虽然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并且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在已经建成使用的高速公路中,由于受到当时建设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和建设思想的制约,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已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道路的使用性能正在逐年下降,有的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路面病害。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大部分为双向四车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高速公路现有通行状况将不能适应交通要求,需扩大通行能力,增加行车道数。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有必要对这些路段进行改扩建,通过改扩建与必要的原路面翻修,彻底恢复道路的使用性能。本课

3、题将着重研究我国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状况以及对路面现有问题的修复,改扩建措施与方法。二、正文1、国外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以德国为例,自上世纪20年代德国开始建高速公路,主要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高速公路90%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战后50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沥青路面修筑技术的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多数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到1980年前联邦德国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仅占30%,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占70%,最有代表性地表明了高等级公路路面发展的趋势。德国沥青路面结构历来以柔性结构为主,且沥青层较厚。在1986年,半刚性材料明确不允许用作路面结构的基层

4、,一般采用22~26cm的沥青面层。半刚性材料只作为底基层,厚度统一为15cm。2001年3月德国新颁布的标准规定,结构组合设计与路基土的性质、地区划分、水文地质及线路位置等因素有关。美国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中,使用最多的是全厚式、沥青层下卧粒料层的柔性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20世纪50、60年代曾经是美国沥青路面结构主要类型,但从70年代后,半刚性材料使用越来越少,即使使用半刚性材料也趋向于作底基层,且主要用于底基层。21世纪初美国沥青路面联盟APA带头联合各单位进行永久性路面研究,基本结构是全厚式沥青路面,高强度厚沥青路面,实际上基本否定了在高速公路、重载交通上使用半刚性

5、基层路面。其设计理念对美国沥青路面结构发展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2、国内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以及使用现况我国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简称半刚性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常简称刚性路面);刚性组合式路面(即在水泥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板上铺一层沥青混凝土)。目前我国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广泛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我国高速公路的半刚性路面通常由半刚性材料底基层、半刚性材料基层和沥青面层构成。多数高速公路的半刚性基层厚20cm,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半刚性路面的总厚度变化在55~80cm(个别填土高度小和地下水位高且土质不好的路段),绝大多数在65

6、~75cm之间。在水泥混凝土刚性板上铺筑薄沥青面层的刚性组合式路面也是沥青路面的一种。刚性组合式路面与半刚性路面之间的差别仅仅表现为:前者的承载能力可完全由普通水泥混凝土或碾压水泥混凝土板满足,而后者的承载能力则可完全由半刚性材料层满足。水泥路面因其舒适性及难于修复等缺点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所占比重正逐渐减少。但近年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严重,促使人们对此结构提出一些质疑,普遍认为半刚性基层的缺点主要集中在收缩开裂及反射裂缝、内部排水性能差、疲劳强度衰减性、对轴载反映敏感性大、破损后难以愈合、难以跨年度施工。国际上沥青路面结构型式的实际情况,在高速公路重交通道路上最常用的是

7、全厚式沥青路面、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及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由于全厚式路面的沥青层要求很厚,价格较高,短期内在我国应用尚不现实。高速公路路面的早期破坏现象主要有:由软土地基继续沉降产生的路面(含桥头)沉陷、路基压实度不够导致的局部沉陷变形和纵向裂缝、水破坏(表面产生坑洞、唧浆、网裂、坑洞等)、辙槽、泛油、松散、横向裂缝、反射裂缝以及平整度较快变差或不平整度发展较快等。上述的路面破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破坏,它是路面结构的整体或其某一个或几个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