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化合物联合胁迫下对球形棕囊藻抑藻机制的初探

含氮化合物联合胁迫下对球形棕囊藻抑藻机制的初探

ID:37067161

大小:3.08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5-16

含氮化合物联合胁迫下对球形棕囊藻抑藻机制的初探_第1页
含氮化合物联合胁迫下对球形棕囊藻抑藻机制的初探_第2页
含氮化合物联合胁迫下对球形棕囊藻抑藻机制的初探_第3页
含氮化合物联合胁迫下对球形棕囊藻抑藻机制的初探_第4页
含氮化合物联合胁迫下对球形棕囊藻抑藻机制的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含氮化合物联合胁迫下对球形棕囊藻抑藻机制的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名(中英对照):含氮化合物联合胁迫下对球形棕囊藻抑藻机制的初探ApreliminarystudyofalgalinhibitionmechannismonPhaeocystisglobosaundercombinednitrogen-containingcompounds作者姓名:庄路儿指导教师姓名:赵玲及学位、职称:硕士、教授学科、专业名称:工学、环境工程学位类型:学术学位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4月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5月答辩委员会主席:黄少斌论文评阅人:孙健、夏建荣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我国棕囊藻赤潮的频发,会生成

2、有害泡沫物质,消耗水中溶解氧,释放藻毒素,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危害人类健康。课题组前期已从珠海发生棕囊藻赤潮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抑制球形棕囊藻生长的芽孢杆菌B1,已鉴定出分泌的活性物质为咪唑丙烯酸、N-乙酰组胺、L-组氨酸。本论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纯抑藻物质在单一和联合胁迫下,对球形棕囊藻的抑藻效应、藻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及抑藻过程中细胞形貌和内部结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球形棕囊藻抑藻前后藻细胞的溶血毒素活性、藻毒素组分的变化进行了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96hEC50为指标,三种化合物的抑藻效应强弱的顺序为:咪唑丙烯酸(8µg/mL)>N乙酰组胺(16µ

3、g/mL)>L-组氨酸(23µg/mL)。以AI值为判断依据,二元混合物咪唑丙烯酸+N-乙酰组胺对球形棕囊藻的具体联合作用方式为协同作用,而咪唑丙烯酸+L-组氨酸,N-乙酰组胺+L-组氨酸表现为拮抗作用。(2)对抗氧化系统研究表明,二元混合物N-乙酰组胺与+咪唑丙烯酸更有利于提高藻细胞的MDA含量、SOD和CAT活性水平,说明其藻细胞膜脂过氧化,膜系统和抗氧化系统被破坏。(3)FESEM和TEM观察结果表明含氮化合物会对藻细胞形貌和内部结构产生影响,而不同含氮化合物作用于藻细胞的位点有所区别。N-乙酰组胺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胞膜渗透性造成质壁分离,而咪唑丙烯酸直接破坏藻细

4、胞内部的叶绿体和细胞核。联合处理进一步证明了N-乙酰组胺与咪唑丙烯酸对球形棕囊藻的抑制存在协同作用。(4)对抑藻过程中球形棕囊藻毒素溶血活性变化研究表明:含氮化合物投加浓度为EC50(单一)和1:1EC50(联合)时,抑藻至第5d时,咪唑丙烯酸、N-乙酰组胺单一处理组及其联合处理组的溶血百分数相比对照组下降了37.6%,52.5%和67.5%。表明咪唑丙烯酸+N-乙酰组胺对棕囊藻细胞胞内毒素溶血活性影响较大。(5)通过HPLC和GC-MS对含氮化合物抑藻后棕囊藻的毒素检测,HPLC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处理组藻毒素组分不变(均为8个),但N-乙酰组胺和尿刊酸联合胁迫下则

5、可以同时抑制组分4和组分1的合成,GC-MS检测结果则I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明N-乙酰组胺+咪唑丙烯酸可抑制C17H32O2和C19H34O2两种组分的合成。表明咪唑丙烯酸+N-乙酰组胺能使棕囊藻合成脂肪酸的能力下降,从而降低毒性。关键词:含氮化合物;球形棕囊藻;抗氧化系统;细胞内部结构;棕囊藻毒素;联合抑藻效应II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PhaeocystisglobosaisanotoriousHABspecies,frequentlybrokeoutinChina,whichcausednuisancefoamandoxygendepletiona

6、ndreleasedtoxichemolyticsubstances,whichhasseriouslydestroyedmarineecosystem,causedenormouseconomiclossesandthreatstohumanhealth.Bacillussp.strainB1waspreviouslyisolatedfromthebloomofPhaeocystisglobosainZhuhai,China,andthealgicidalsubstanceswereidentifiedasL-histidine,N-acetylhistamine,

7、andurocanicacid.Basedonit,weconductedtheverificationexperimentofsingleandcombinedalgicidaleffectandobtainedspecificcombinedactionsoftheirbinarymixtures.Besides,effectofantioxidantsystem,morphologicalchange,cellstructuresandhemolytictoxin,changablecompisitionofalgaltoxinwereals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