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人民时评(16篇)

2012年6月人民时评(16篇)

ID:37073892

大小:6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20

2012年6月人民时评(16篇)_第1页
2012年6月人民时评(16篇)_第2页
2012年6月人民时评(16篇)_第3页
2012年6月人民时评(16篇)_第4页
2012年6月人民时评(16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6月人民时评(16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伟大高尚从平凡中起步(6月4日)如果每个行业都有“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这样的人,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些焦虑紧张,多些信任与快乐  在平凡和伟大之间,究竟相隔多远?在庸常与高尚之间,如何搭建起顺畅的通道?  这几天,在网上疯传的“最美司机”视频,让我们在唏嘘和感动之余,有所思索和感悟。  “最美司机”名叫吴斌,是杭州的长途客运司机。5月29日中午,他驾车载着24名乘客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被一块迎面飞来的数斤重大铁片砸中。此后1分16秒里,吴师傅强忍疼痛将大客车缓缓减速、停车,拉好手刹、打起双闪灯、打开车门疏散旅客。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叮嘱乘客“别乱跑”。

2、  因为伤势过重,6月1日,48岁的吴师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面对媒体,他的同事没讲出多少他的“故事”或“闪光点”,只说“他是一名非常平凡的驾驶员”。  但,就是这位“平凡的驾驶员”,从2003年驾驶长途客车至今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从来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他在生命最后一刻艰难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最真实地展现了一名职业驾驶员高度的职业素养。如果不是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将维护乘客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很难想象,一个人会有那样毫不犹豫的瞬间选择。  吴斌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原本都是我们身边无数外表平常、职业普通、生活平凡的普通人,却因为意外遭遇的瞬

3、间考验而陡然焕发出令人敬仰、感铭的耀眼光亮。在这个造假横行、有人专靠突破道德底线成名获利的喧嚣年代里,他们让冷漠、自私的人看到了人性本善的光辉。(QZZN天娅海角整理)  一般来说,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终身都不会经受“千钧一发”式的考验。这样的考验机会,越少越好,因为它要么意味着遭遇天灾,要么就是出现了制度缺陷或某些人的行为疏漏——比如从高速公路中间飞出、成为凶器的铁块,没准就是由于某个人工作的疏漏所致。但吴斌、张丽莉们接连涌现,却也击中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知道,即使在浮躁、功利、戾气深重的社会环境里,依然有一大批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高尚的品格

4、。我们可以安心地将自己幼小的孩子交托给张丽莉这样的老师,将在异乡旅程的生命安全交托给吴斌这样的司机。如果每个行业都有这样一些人在,我们就会少些焦虑紧张,多些信任与快乐,生活就能更美好一些。  伟大与高尚多半来自日常细行的积累和沉淀。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因为任何高尚、伟大的品性,归根结底,都起于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和修养。在社会道德重建中,多些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锤炼,我们的身边就会少些假大空,多些真善美,少些平庸,多些高尚。驱散“精神留守”的阴云(6月5日)在流动时代中成长的许多孩子,面临着亲情饥渴、关爱缺乏等问题。精神上的

5、“留守”状态成为他们心灵一角最触目惊心的标识  儿童节虽已过去,但关于儿童的话题与思考依然在继续  日前,一部3分多钟的视频短片《给爱多一点时间》,讲述了一个农村留守女孩用5年时间盼来了有父母陪伴的儿童节的故事。片尾字幕“父母的时间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让很多人心里一动。而近日发布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群体成为家庭暴力重灾区。累累伤痕让人心疼,但孩子心灵会刻下怎样的印记更使人忧心。  这些其实都指向同一个社会症结:在流动时代洪流中成长的许多孩子,更突出地面临亲情饥渴、关爱缺乏等问题。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空间距离产生“心理疏离”,到城市生活压力之下的

6、家庭暴力潜流,精神上的“留守”状态成为他们心灵一角最触目惊心的标识。  在教育学上,父母被视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最好的成长是与父母在一起,在爱的注视下渐渐长大。那些“精神留守”的孩子们,在暮云四合的村口苦苦守望父母归来,在午夜梦回的呓语中念叨着爸妈,在回家挨打的恐惧中沉迷于城市网吧,孤独与紧张、失落与焦虑,成为这个年龄段本不该时常体会的心理感受,化为笼罩童年的重重阴云。  这样的心理状况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个体成长的问题,更是市场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在广西天等县温江村,新生代农民工从“被遗忘的角落”冲向城市,“砍手党村”的

7、恶名向人们警示着道德畸变、心理失衡对一代人的毁伤;在浙江侨乡青田,一些留守儿童在自家别墅阳台上顾影自怜,“捧着欧元的精神孤儿”诉说着幼小心灵渴望用物质之外的力量来充实。(QZZN天娅海角整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实际上,近年来“精神关爱”的阳光,正倾洒在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身上:“代理妈妈”的出现、“儿童之家”的成立、城市教育资源的共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怎样减少孩子们为“不完整的城镇化”付出的幸福代价,正处于艰难探索中。  “妈妈,我不要新书包,只要你回来……”农民工陈九英无意中

8、看到女儿的日记,“心在滴血,却又不得不远离孩子,到城市里谋生”。也许,当我们的社会读懂并破解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