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单元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作业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复习单元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作业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ID:37075888

大小:23.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6

高考历史复习单元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作业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单元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作业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单元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作业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单元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作业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单元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作业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业(四十五)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1988年邓小平在视察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邓小平的话说明(  )A.“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B.我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已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C.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D.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奠定崇高国际地位的基础解析:分析题干邓小平的话,强调了我国的原子弹、氢弹和卫星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属于尖端科技,同时又强调,中国必须拥有这些尖端科

2、技成就,要不然不算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所以答案为D。“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故排除A项;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故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答案:D2.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A.“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C.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D.“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解析:根据“中国的航天技术”,排除A项;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

3、,1983年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时间不符合“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排除B、C两项;2003年“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D项正确。答案:D3.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  )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D.坚定地倒向社会上义阵营解

4、析:材料中毛泽东的回复说明了他认为在思想上要允许存在争议,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这表明毛泽东在学术领域鼓励百家争鸣,所以A项正确。C项错误,百花齐放是艺术领域的主张;B项不是材料所表现的含义;D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答案:A4.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  )A.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B.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C.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20世

5、纪中期,上海的影院可以放映香港影片,也播放反映大跃进的影片,这表明当时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A、B、D在题文中没有明确表述,不符合题意。答案:C5.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C.“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D.“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解析:到1966年,建国十七年来,教育事业的重大成就是形成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故A项正确;“科教兴国”是20世纪90年代初步实施的

6、,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后初期,三个面向”是80年代提出的,B、C、D三项时间不符合材料,排除。答案:A6.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表明中国工业建设对工程技术需求很大,“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

7、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到3%到6%。”反映了和苏联关系非常友好,综合信息可判断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加强重工业建设,对工程技术需求很大,并且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中国的工业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帮助,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1126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1200年传入欧洲;铸铁1300年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1500

8、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1556年传入欧洲……材料二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