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

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

ID:37089111

大小:2.65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11

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_第1页
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_第2页
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_第3页
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_第4页
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GPS原理及其应用(八)第四章距离测量与GPS定位§4.1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4.1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GPS定位的基本原理需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如何确定卫星的位置如何测量出站星距离测距方法双程测距用于电磁波测距仪单程测距用于GPS距离测量与GPS定位>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测距方法测距码C/A码(测距时有模糊度)P码距离测量与GPS定位>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测距码信号传播时间测距码测距原理①距离测定的基本思路信号(测距码)传播时间的测定信号传播时间的测定距离测量与GPS定位>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测距码测距原理测距码测距原理②利用测距码测距的必要条件必须了解测距码的结构利用测距码进行测

2、距的优点采用的是CDMA(码分多址)技术易于捕获微弱的卫星信号可提高测距精度便于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如AS)每颗GPS卫星都采用特定的伪随机噪声码微弱信号的捕获距离测量与GPS定位>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测距码测距原理Z跟踪技术ASP码+W码Y码W码的码元宽度比Y码大几十倍Z跟踪技术原理将相关间隔(积分间隔)限定在一个W码码元内距离测量与GPS定位>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Z跟踪技术伪距测量的特点优点无模糊度缺点精度低距离测量与GPS定位>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伪距测量的特点GPS测量的基本观测方程距离测量与GPS定位>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GPS测量的基本观测方程对流层折射延迟改正电离

3、层折射延迟改正接收机钟的改正数卫星钟的改正数信号离开卫星的时刻(由卫星钟测定)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刻(由接收机钟测定)测距码测距的观测方程距离测量与GPS定位>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测距码测距的观测方程伪距测量的误差方程距离测量与GPS定位>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测距码测距的误差方程§4.2载波相位测量载波相位测量距离测量与GPS定位>载波相位测量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技术-重建载波①重建载波将非连续的载波信号恢复成连续的载波信号。载波调制了电文之后变成了非连续的波伪距测量与载波相位测量距离测量与GPS定位>载波相位测量>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技术-重建载波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技术-重建载波②码相关法

4、方法将所接收到的调制信号(卫星信号)与接收机产生的复制码相乘。技术要点卫星信号(弱)与接收机信号(强)相乘。特点限制:需要了解码的结构。优点:可获得导航电文,可获得全波长的载波,信号质量好(信噪比高)码相关法距离测量与GPS定位>载波相位测量>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技术-重建载波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技术-重建载波③平方法方法将所接收到的调制信号(卫星信号)自乘。技术要点卫星信号(弱)自乘。特点优点:无需了解码的结构缺点:无法获得导航电文,所获载波波长为原来波长的一半,信号质量较差(信噪比低,降低了30dB)平方法距离测量与GPS定位>载波相位测量>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技术-重建载波载波相位测量的关

5、键技术-重建载波④互相关(交叉相关)方法在不同频率的调制信号(卫星信号)进行相关处理,获取两个频率间的伪距差和相位差技术要点不同频率的卫星信号(弱)进行相关。特点优点:无需了Y解码的结构,可获得导航电文,可获得全波波长的载波,信号质量较平方法好(信噪比降低了27dB)距离测量与GPS定位>载波相位测量>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技术-重建载波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技术-重建载波⑤Z跟踪方法:将卫星信号在一个W码码元内与接收机复制出的P码进行相关处理。在一个W码码元内进行卫星信号(弱)与复制信号(强)进行相关。特点优点:无需了解Y码结构,可测定双频伪距观测值,可获得导航电文,可获得全波波长的载波,信号质

6、量较平方法好(信噪比降低了14dB)距离测量与GPS定位>载波相位测量>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技术-重建载波载波测距距离测量与GPS定位>载波相位测量>载波测距GPS载波相位测量的基本原理距离测量与GPS定位>载波相位测量>GPS载波相位测量的基本原理理想情况实际情况载波相位观测值观测值整周计数整周未知数(整周模糊度)载波相位观测值距离测量与GPS定位>载波相位测量>载波相位观测值载波相位测量的特点优点精度高,测距精度可达0.1mm量级难点整周未知数问题整周跳变问题距离测量与GPS定位>载波相位测量>载波相位测量的特点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方程原始形式:线性化后:误差方程为:距离测量与GPS定位>

7、载波相位测量>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方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