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

ID:37095320

大小:371.31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11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_第1页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_第2页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_第3页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_第4页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考复习必修三2010--1--3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三会考复习时代思想内容演变地位及原因春秋战国仁、礼、德治、仁政形成未被统治者采用:强调秩序和仁义,要求恢复周礼,并不适合战国的社会变动。秦打击西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发展正统:汉代大一统事业需要思想上大一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宋明天理、仁、心即理、人是天地的心高峰朱熹理学成为儒学正统:封建专制的衰落;理学的发展。明清被批判衰落正统及被批判:A专制政治达到顶峰开始走向衰弱;B商品经济发展;C人们追求个性要求冲破儒学正统的束缚。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领域核心内容思想学说政治思想“仁”和“礼”“德治”“仁者爱人”、“克

2、己复礼”;“为政以德”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礼、乐、射、御、书、数文化贡献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弟子三千儒家五经儒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荀子“仁政”“民贵君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非常注重“礼”儒思考: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①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如仁、礼等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②孟子继承

3、了孔子的学说,进一步提出了道德有四种规范;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民贵君轻学说。③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他对礼的思想进入了深入讨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老庄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领域核心具体观点、内容思想学说哲学思想1."道"是万物的本源2.朴素辨证法思想3.“齐物”“道”是世界的根本;辩证法:事物有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思想评价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最有价值的贡献)。政治主张:消极悲观。道观点主张

4、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作用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②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法墨家:墨翟“兼相爱、交相利”主张: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特点: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核心:墨一、罢黜百家,倡导儒学(bb)1、背景:①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得到巩固。②集权专制政治体制大体定型。③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④汉

5、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汉武帝对文化的改革。第2课儒学的兴起2、经过:(1)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内容:①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②政策及时“更化”。③认为“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④核心: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禁绝与舒畅学相异的学术。以文化“一统”维护政治的“一统”。3、影响:①消极: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②积极: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

6、意义。③深远影响:汉武帝起,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有深远影响。二、太学的出现(aa)1、创建:西汉、汉武帝。2、影响:①性质:它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②它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③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儒学传播与发展。④改变了大官僚等垄断官位的情形。第3课宋明理学一、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ab)1、程朱理学:(1)北宋“二程”(程颐、程颢)——理学的开创者“二程”的思想观点: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7、”。②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能获得“孔颜之乐”。(2)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朱熹的思想观点:(1)理气关系(本体论):①理是万物的本原。②万物各有其理,理归于一,即太极的阴阳变化。(2)修养论:①强调教育的阶段性、日积月累的渐进性。②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③仁者有强烈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即“存天理,灭人欲”)。②儒家要设法“正君心”。2、陆王心学——推进理学的新发展(1)陆王心学含义: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强调做学问

8、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影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2)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南宋)。思想观点:①哲学: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伦理:“发明本心”。影响:陆九渊的思想言论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