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辅导讲义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辅导讲义

ID:37096063

大小:866.50 KB

页数:139页

时间:2019-05-17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辅导讲义_第1页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辅导讲义_第2页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辅导讲义_第3页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辅导讲义_第4页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辅导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辅导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  考试内容: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要素。  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二)社会

2、基本矛盾运动  考试内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  1.生产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2.生产关系  概念: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  提示:  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4.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

4、方式。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

5、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三)社会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三种类型。参见初级

6、经济师考试参见初级经济师考试教材《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初级)》P16-17。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考试内容: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了解)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人类

7、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原始社会制度  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奴隶社会制度  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即奴隶。  出现了铁器。  3.封建社会制度  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三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70年代的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2)第二

8、次科技革命:19世纪后期,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由于资本主义所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