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及其不朽巨着《

刘勰及其不朽巨着《

ID:37102340

大小:289.3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1

刘勰及其不朽巨着《_第1页
刘勰及其不朽巨着《_第2页
刘勰及其不朽巨着《_第3页
刘勰及其不朽巨着《_第4页
刘勰及其不朽巨着《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勰及其不朽巨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刘勰及其不朽巨著《文心雕龙》第一节刘勰的生平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写作《梁书·刘勰传》“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文心雕龙》的写作《序志》“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

2、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文心雕龙》的整体结构“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通,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惆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

3、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第二节刘勰的文学本体论 一、原道1、自然之道《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迭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黄侃认为“韩子之言,正彦和所祖也。”(《文心雕龙札记》)2、儒家

4、之道《原道》“爰自风姓,暨于孔氏,元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二、征圣《征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三、宗经《宗经

5、》“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第三节刘勰的文学创作论 一、论文学创作的构思——《神思》 1、艺术想象的特点“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释:始终伴随着具

6、体物象;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想象。)2、如何培养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3、言、象、意三者的关系“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二、论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隐

7、秀》1、什么是“隐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义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南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引“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秀,是指艺术意象中的“象”而言的,它是具体的,外露的,是针对客观物象的描绘而言的,故以卓绝为巧。隐,是指意象中的“意”而言的,它是内在的,隐蔽的,是寄寓于客观物象中的作家的心意情志,故以复义为工。这就是张少康教授的“意隐象秀”说。附录:钟嵘《诗品》评阮籍诗

8、曰“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2、“隐”与“秀”的关系“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润色取美,譬缯帛之染朱绿。朱绿染缯,深而繁鲜;英华曜树,浅而炜烨;隐篇所以照文苑,秀句所以侈翰林,盖以此也。”刘永济先生说:“盖隐处即秀处也。”三、论文学的风格与体裁——《体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