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政治高考大纲

2012政治高考大纲

ID:37104242

大小:23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17

2012政治高考大纲_第1页
2012政治高考大纲_第2页
2012政治高考大纲_第3页
2012政治高考大纲_第4页
2012政治高考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政治高考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思想政治科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科(江苏卷)的命题将继续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原则。  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思想政

2、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适当体现江苏特色。命题将坚持能力立意为主导,在命题形式上做到以稳为主,稳中有新;充分体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性,使试卷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3、,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确定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得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

4、大时事和有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能够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索问题   ·能够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能够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

5、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够用顺畅的语言、清晰地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时事政治”。选考内容为“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两个模块,考生可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选考其中一个模块。   现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对考试范围和要求具体说明如下:必考内容经济生活   

6、1.生活与消费  (1)货币  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纸币的含义与纸币流通规律  信用工具(原信用卡的功能)  外汇和汇率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价格  供求关系与价格(原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价格与价值(原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原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3)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原恩格尔系

7、数)  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的含义  公司的含义和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原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的含义、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四种投资理财方式(原储蓄、债券、股

8、票、商业保险四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3.收入与分配  (1)个人收入的分配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财政与税收  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财政收支(原财政收支平衡)  我国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