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坊资料

1工作坊资料

ID:37107140

大小:22.3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7

1工作坊资料_第1页
1工作坊资料_第2页
1工作坊资料_第3页
1工作坊资料_第4页
1工作坊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1工作坊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内容一、用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自己的教学当前,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材开发、考试和评价的参考依据就是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性课程文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对课程价值、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以及课程总目标等都进行了反复研讨、重新思考、深刻认识和精心修订,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反映了过去10年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施的成果和经验,体现了英语教育工作者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价值、意义与目的的认识的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举例如下:(1)本

2、标准在前言中回答了为什么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问题,对英语课程价值进行了全新定位:第一是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第二是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2)本次修订在课程性质中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地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这在英语课程标准文件中尚属首次。(3)本次修订后的课程基本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方方面面,涉及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定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含前言、课程目标、分级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大部分,从内容上讲,修订后的课标不仅在理念上有所更新,更针对一线教师的需求,附以诸多教学实

3、例、评价案例、课堂用语等,建议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时要多读、多参考、多理解标准中所提出的理念与给出的实践案例。二、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初中阶段英语教材的作用更加突出。英语在我国是一门外语,对于很多学生,英语教材是他们唯一接触到的英语语料。所以,英语教材的作用比其他学科的教材重要性更大。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把握教材特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语言运用特性,准确理解教学内容的语境,善于利用教材的优势进行教学。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

4、材是基于全国的普遍需求编写的,不可能满足每个地方、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所有的具体要求。所以,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所在地区、学校、班级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但对教材所做的补充和删减,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尤其要避免仅仅为了满足考试需要而对教材作出取舍。很多语言运用活动看似不是考试试题,但对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形态、形成语言运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能力不仅仅有利于学生通过英语考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因此不宜舍弃。教师对教材的取舍,一定要符合《英语

5、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的设计和要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部分内容和活动进行替换,也可根据需要添加活动步骤,比如增加准备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还可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或延伸原有的教学活动,比如:增加相同主题下水平相当的阅读篇目,或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对话或讨论活动,或增加词汇学习活动,或写作活动等,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教材的练习活动、补充活动、补充材料、附录材料、配套学习资源、教师用书的教学建议、网络资源等其他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因为

6、教学客观条件、学生现有水平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差异。比如,教材中在讲祈使句时给出的例子是“不要践踏草坪(Pleasekeepoffthegrass.)”,这个例子对于城市的学生,可能是很好的例子,还可以教育学生爱护草坪、爱护自然。但对于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学生而言,可能出门就是草地,如果不踩着草地,可能根本无法走路。显然,这个例子很适合城市的学生,但不一定适合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实际教学需要。因此,建议教师要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做出适当调整,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

7、方法,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备方法导语教学方法可能是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中随时代变化最为频繁的一项内容。从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法,从听说法到交际法,再到近年来争议不断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这些方法无不反映着时代特征和人们对英语学习过程、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的认识,都具有其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Pra

8、bhu(1990)通过研究认为不存在一种最佳的外语教学方法,要结束对于方法的盲从和寻找最佳方法的幻想,对于教师而言更重要的是形成个人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创造性就在于合理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王蔷,2006)。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建立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