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1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20170221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ID:37110021

大小:14.4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5-17

20170221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_第1页
20170221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70221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作家笔下的春节,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回忆。【引用名家描写过春节的片段开篇】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年俗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引出话题:“传统年俗的仪式感”】  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

2、温馨【比喻,说出仪式感的价值】。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排比,化抽象为具体,列出仪式感在节日中的具体体现】。因为阖家团圆、守岁祈福、拜年贺岁等仪式感的存在,春节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明确观点:节日需要仪式,春节需要仪式】  “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感慨年味变得寡淡。过年过年,“过”意味着庄严,“年”代表着主题。过得太随意,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过得太前卫,埋首于手机

3、、沉迷在网络,都会失去过年的氛围。而像通宵麻将、红包攀比、奔波酒桌,更是折射出世道人心的庸俗化。节日内涵要靠节俗形式来承载,要有过节的“规定动作”,得遵照一定的“打分标准”。如果贪图舒适享受,把节俗仪式当作应景的形式、累人的负担,甚或贴上“糟粕”的标签一脚踢开,节日岂能不变味?【反面论述,既使思路缜密,又关注现实。“规定动作、打分标准”等词语,既生动形象,又很有时代特色】  告别了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的年代,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我们才能进一步告别灵魂信仰的困乏。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过去以真竹“着火爆之”即为“爆竹”,如今更为环保的电子爆竹有

4、替代传统爆竹之势;过去拜年讲究作揖、磕头,如今短信、视频、微博都可以成为心愿的承载;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过去……如今”,排比中有对比】。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正所谓,“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唤醒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如此,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能回味无穷。【从“怎么办”的角度进一步论述,思路缜密,让人无法反驳】  春节这样的文化传统,不是摆在玻璃橱窗里供人参观的出土文物,而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今天我们

5、能够在春节里像古人那样,感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喜悦,舒展“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的豪情,体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境【引用是增添语言魅力、展现语文素养的便捷手段】,原因就在于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揭示春节仪式感的意义,使文章更有深度】不论我们走多远,传承好、发展好“文化家底”,唤醒内心的仪式感、认同感、使命感,我们就能记得住回家的路,忘不了乡土的味道。【重申论点,收束全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