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 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ID:37111478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7

3 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_第1页
3 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_第2页
3 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_第3页
3 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_第4页
3 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3 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津三中高一历史导学学案编号:003编写时间:2013.8.30编写人:刘亚琴审核人:王春芸必修一第3、4课《从汉至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导学案【明确考纲】1、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制、制、制制汉制(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1、汉初,实行制不利于中央集权。2、汉武帝颁布,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唐制最高行政机构为安史之乱后,出现了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宋设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宰相之下增设、、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二

2、府三司制)军事上,行政上,财政上,设,(把地方的军、政、财权收归中央)元最高行政机构为实行制明废(时)设(时)实行制清设(时)军机大臣只是,军国大事均由裁决。实行制2、元在地方实行制,中书省直接管理、、、等地,边远民族地区设管理。5河津三中高一历史导学学案编号:003编写时间:2013.8.30编写人:刘亚琴审核人:王春芸设立行省制度的意义。3、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机构,只是为皇帝的机构。4、清初,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限制。康熙帝为扩大皇权,设。雍正帝为,设,军机大臣品级,但由皇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当堂检测】1、有学者指出,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

3、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理,于是采取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中外朝制度B刺史制C郡国并行制D郡县制2、“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哪一措施体现了贾谊的这一主张()A分封制B推恩令C设置节度使D设通判3、(2012天津卷)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

4、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4、(2012全国卷)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忙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5、(2012全国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5河津三中高一历史导学学案编号:003编写时间:2013.8.30编写人:刘亚琴审核人:王春芸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

5、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6、(2012广东)“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7、(2012广东)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8、(2012新课标卷)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湖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

6、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外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9、(2009四川卷)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颁布推恩令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D实施行省制度10、(2012山东卷)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改朝代是()☆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

7、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河津三中高一历史导学学案编号:003编写时间:2013.8.30编写人:刘亚琴审核人:王春芸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学后反思】5河津三中高一历史导学学案编号:003编写时间:201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