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寺格局、塔的作用与中国名塔

中国佛寺格局、塔的作用与中国名塔

ID:37126268

大小:2.17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18

中国佛寺格局、塔的作用与中国名塔_第1页
中国佛寺格局、塔的作用与中国名塔_第2页
中国佛寺格局、塔的作用与中国名塔_第3页
中国佛寺格局、塔的作用与中国名塔_第4页
中国佛寺格局、塔的作用与中国名塔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佛寺格局、塔的作用与中国名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前言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經過近兩千年的時間,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衝突及融合,使之滲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從漢化佛教的佛寺建築布局、造形藝術、書籍、禮儀等具體的事物與行事中,均能體現佛教的思想特色。佛教很重視形象的崇拜,而塔作為藏有佛真身舍利的物件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佛教興盛的時代,各處都興建寺廟,有寺必有塔。早期在寺院的布局中塔佔據着中心的位置,而且在塔的建造中也處處體現着佛教的思想,可見塔與佛教的關係密切。此報告將從佛寺的格局、塔的作用和中國的名塔三方面去一探中國佛教的思想特色。----二、佛寺的格局佛寺

2、是僧侶的住處,每天要舉行各種活動,人們來到朝拜佛祖,供養僧人,做各種佛事,因此,佛寺是佛教活動的中心。一般來說,印度佛教寺院的平面布局以佛塔為中心,四周布置僧房,佛殿。僧人先繞塔禮佛後再上殿拜佛。佛教入亞洲後,各國佛教徒按其民族的文化特點和地理環境,建立了自己的寺廟,體現了各民族的文化、建築風格。”因中國本來無佛寺,故有信佛之人“捨舍為寺”。而中國佛寺的基本式是前廳為佛殿,後堂為----講學佛的經堂。後來規模日益擴大,明顯採取中國宮殿官署的院落式格局。主要建築放在中軸線上,坐北朝南。山門是寺院的門戶,再往裏是

3、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最後是藏經閣(樓)。東西兩邊是配殿,有伽藍殿、祖師堂、觀音殿、藥師殿等。僧人生活在東側,有僧舍、香積廚、齋堂、職事堂、茶堂等。西側是旅館區,有雲會堂等。ß山門佛寺的大門。一般佛寺有三個門,所以亦叫“三門”,進入寺院的人應該追求空、無相、無作三解脫,故中門叫“空門”,左右兩側是“無相門”和“無作門”。ß天王殿位於中軸線上的第一重大殿,或稱前殿。因兩邊塑的是四大天王而得名。中間供奉彌勒像。ß大雄寶殿位於中軸線上的第二重大殿,亦稱正殿。“大雄”是梵語Mahavira的意譯,是偉大英雄之意。佛

4、教徒把佛看作是大智慧、大威力者,所以大雄成了佛的尊稱。此殿供奉佛,是寺院的主殿和朝拜中心。因宗派不同,此殿所供奉的佛也不同。一般常見的是釋迦佛與弟子及菩薩在一起。ß法堂位於中軸線上的第三重大殿,是法師講經說法的地方。“法”----是梵語Dharmma的意譯,表示佛教的智慧,即教義理論。信佛的弟子除齋供事佛,還要聽聞佛法,增長智慧,掌握佛教真諦。ß藏經閣(樓)位於中軸線上的第四重大殿,也是最後一座大殿,是存放、供養佛經的地方。藏經指的是佛經,因佛教自稱自己的經典是《大藏經》。很多寺廟都把藏經閣建成多層建築,因此

5、也藏經樓。ß鐘樓位於山門的東邊,是懸掛鐘和撞鐘的地方,一般為二層閣式建築。也稱鐘堂、撞鐘堂、鐘臺、釣鐘臺等。ß鼓樓位位山門的西邊,是放鼓和擊鼓的地方,一般為二層閣式建築。鼓樓和鐘樓兩兩相望,因此在寺裏有“左鐘右鼓”之說。ß伽藍殿“伽藍”是梵語Samgharamar的略稱,全稱是“佛伽藍摩”,意謂僧園、僧院,指僧人居住的寺院。伽藍殿通常建於法堂旁邊,裏面供奉寺的保護神。有的寺院以土地神為保護神,故又可稱為“土地殿”。ß祖師堂供奉佛門祖師的建築物,亦稱“影堂”或“祖堂”,通常在法堂旁邊,與伽藍殿相望。----ß觀

6、音殿即“大悲閣”,是專供觀音的地方,一般位於鐘樓後面的配殿。ß輪藏殿原為經藏殿,裏面有代表佛經的輪藏。按舊制一般位於鼓後面的配殿,與觀音閣相對。清以後,不太使用。ß藥師殿供奉藥師佛的專殿。ß羅漢堂專門供奉五百羅漢的地方,一般在寺院最後邊的廂院裏。ß僧舍僧人居住的地方,住於寺院中軸線兩側。ß香積廚位於寺院東邊,是僧人的廚房。ß齋堂寺院的食堂,也是寺院設齋施飯之地,與香積廚毗鄰。ß茶堂寺院接行施主或外來掛單客人之處。ß庫院----寺院的倉庫,存放東西之處。ß雲會堂僧人集中的地方。因僧人眾多如雲,相聚與會而得名,也

7、稱“僧堂”。ß方丈室因方圓一丈而得名。是寺院住持辦公或居住的地方。位於寺院的後面,亦稱“丈室”、“函丈”、“正堂”、“堂頭”。ß放生池一般位於寺廟旁,讓信徒放養魚、鱉等生靈的地方。按佛教的說法,組成寺院最基本的建築有:山門、佛殿、法堂、庫院、僧舍、西淨(廁所)和浴室。這裏的“七”代表圓滿,故此七種又稱“七堂伽藍”或“悉堂伽藍”。以人體來比喻的話,法堂是人腦,佛殿是人心,山門是人的會陰處,此三者在同一條線上;僧舍是右手,庫院是左手,西淨是右足,浴室是左足,缺一不可,可見七堂伽藍的重要性。----概括地敍述一下,

8、藏傳佛教寺院數量雖多,但建築風格與漢傳佛教不同,以大經堂或佛殿為中心,四周環繞其他建築組成龐大的建築群,例如學習密教、佛教哲學、天文曆法、醫學的四大札倉,以及活佛住地和僧寺等等。因很多藏寺是政治的中心,故寺院建造得極其豪華,氣勢宏偉,本身就是一座堡壘。而雲南上座部佛教的主體是傣族佛教徒,其佛----寺布局沒有定式,多依地形或自然環境而定。一般來說,寺內佛殿居中,前有經堂,後有僧舍,最後有塔,或者經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